大余旁牌舞

  • 项目编号:
    4-Ⅲ-3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旁牌舞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的练兵和实践中的战斗队形和战术动作(见戚继光《练兵实纪》),后传入民间经演绎编排成为武术健身和表演的一种军事舞蹈。旁牌舞主要模拟敌我双方步骑两军对垒破阵作战情形。舞蹈表演所使用的道具是实战兵器。兵器分防御性兵器和进攻性兵器。防御性兵器由旁牌(圆形、燕尾形盾牌)组成;进攻性兵器由刀、棍、枪、斧、钩镰、双锏、花耙等组成。旁牌舞表演形式分为阵式表演和击刺表演两大部分。首先进行阵式表演,阵式表演分四个阵式;击刺表演分三种套路组合进行长短兵器攻防对打。整个表演过程充分展示了古代对敌作战的激烈场景。

旁牌舞是由县人康明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在南京拜师习武时学得并带回传授,在本县吉村镇康姓宗旗中世代相传,历时已有四百多年。

旁牌舞是一种罕见的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民间军事舞蹈。通过表演,形象和艺术地再现了戚继光的军事战术谋略和戚家军英勇善战、灵活克敌的战斗精神,具有较强的体育健身、表演观赏价值及军事史料价值。

历史渊源

大余旁牌舞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与北方鞑靼等部落骑兵作战中,创造的练兵和实战的战斗组合和战术动作,后传入民间被演绎改编成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一种军事舞蹈。

明朝万历年间,大余吉村人康明生放排到南京,拜南京钟仪凤为师习武,同时学到了旁牌舞。回到家乡后,将旁牌舞列为族人必习相沿的健身和表演的技艺,在康氏宗族中世代相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每年的中秋、春节,康姓族人都要聚集在宗祠厅堂,隆重地举行旁牌舞表演。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三至十五,还会应邀到邻村和邻乡巡回表演。

表演内容以及特征

旁牌舞是表现古代步兵和骑兵作战情形的舞蹈。主要内容是模拟敌我双方步骑两军对垒破阵的战斗情形。表演者己方(步兵)左手持园形旁牌,敌方(骑兵)左手持燕尾形旁牌,右手持长短兵器相互对打攻防。旁牌舞所使用的道具均为实战兵器。兵器分为防御性兵器(如圆形旁牌、燕尾形旁牌)和进攻性兵器(如刀、棍、枪、双斧、双锏、花耙等)。

旁牌舞表演主要由阵式表演和击刺表演二大内容组成。首先是阵式表演,阵式表演的内容主要有“圆窝”、“长窝”、“四方”、“一字”四个阵式。阵式布局各异,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圆窝”阵式:是步兵埋伏偷袭、设置障碍阻击敌骑的一种阵式。表演时由4个持园形旁牌步兵,分2人一组,先后做“开旁牌”、“持牌蹉步”、“埋伏偷袭”等动作,然后4人围拢全身,用旁牌遮盖全身,搭成堡垒形静候;由另1人(敌骑兵)持燕尾形旁牌绕圆窝一周,从圆窝上按头落地,模拟敌骑从远方疾驰奔来,马足踏在障碍物圆窝上,被圆窝连人带马掀翻在地,步兵速砍马足。“长窝”阵式:是阻挡敌骑长驱直入,利于步兵进攻的阻击阵式。表演时,由4个步兵持旁牌全蹲,用旁牌护住全身摆成横阵;由一持燕尾形旁牌(敌骑兵)的人绕长窝一圈,站在长窝旁牌上,模拟敌骑队被长窝阵阻挡,马被掀悬,不能扬蹄。同时2步兵用刀抵住旁牌,做“抢背”(滚牌)动作至前,模拟步兵刺马腹、砍马足。“四方”阵式: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包围阵式。表演时由4个持旁牌步兵分站4角,成包围阵势;由另1持棍者(敌骑兵)冲入阵中;4步兵站成弓步用旁牌阻挡,马不能扬蹄,同时敌骑兵用棍击打各旁牌。模拟敌骑兵试图冲击包围,4步兵步步紧逼,迫使敌骑欲突不出,困在阵中。“一字”阵式:是步兵列成单列队形或横向队形,以压倒之势进行横向冲锋的一种阵式。表演时由4步兵一字排开,单刀怒向敌骑,敌骑兵用棍横扫步兵单刀,相互击刺砍杀。模拟敌骑兵将被歼灭的战斗场景。

阵式表演后紧接着是击刺表演。表演分三种组合形式进行。第一种组合由持旁牌的步兵分别与双斧、双刀、双锏、钩镰、扫子等短兵器对打。第二种组合由持旁牌步兵与棍、长刀、耙等长兵器对打。第三种组合由长短兵器对打。三种组合形式表演对打套路基本相同。套路是“打上”、“打下”、“左下打”、“右下打”、“后左下打”、“后右下打”。“打上”是意指击马头,马眼;“打下”是意指砍马足;“左下打”意指击马左足;“右下打”意指击右马足。转身做“后左下打”意指击马左后足;“后右下打”意指击马右后足。表演时由2人组合对打,以击中点到为止。表演者进出场形式为:持短兵器者做“抢背”动作进出场,意为袭击马腹、马足;持长兵器者小跑步进出场,意为冲刺马头击刺敌骑兵。





申报地区或单位:
赣州市大余县

保护单位:
赣州市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