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卖身节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东莞市东坑镇的卖身节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东坑镇是大朗、大岭山和石龙的水陆交通中转站,来往车船频繁。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塘唇村一卢姓大户需雇长工耕作,人们闻之前来受雇。来的人多,其他大户也前来寻找雇工,由此逐渐形成规律:由于多在二月初二订立雇用契约,当天附近想出卖劳力者,头戴竹笠,肩披布巾,坐在塘唇围前的围篱下,等待“卖身”;而想找雇工的雇主也在此时前来选择,挑中以后,便带雇工到茶楼去饱吃一餐,作为定身。随着来往需求的不断增多,市场不断扩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卖身节。

东坑卖身节的主要活动有五项:一是劳务墟市。二月初二当天各地“卖身”劳工和雇主云集东坑,进行劳力交易,形成独特的劳务墟市。二是传统商贸集市。随着卖身节劳务墟市的不断扩大,各乡小商小贩在“卖身节”期间摆卖竹木、铁器等农具以及其它日用品,使卖身节逐步演化为集劳务墟市与传统商贸集市功能为一体的墟日。三是走亲戚。时至今日,卖身节当天周边镇区乃至东莞附近的惠阳、番禺、博罗等地村民仍保留着来东坑走亲戚的习俗。四是行街、购物。卖身节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购物祈福”、“遇仙”等民俗信仰,使得当地老百姓都在二月初二这天上街购物,“购物必遇仙”,“买物买好运”等成为当地村民代代相传的佳话。五是射水狂欢,是现代卖身节的一项重头戏,每年有近10万人参与射水活动,当地群众也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射水可以带来欢乐与吉祥。

东坑卖身节作为华南地区最古老的劳务墟市而形成集商贸、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卖身节系列活动及其独特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是研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等不可多得的活例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社会调剂、资源整合、娱乐等功能的民俗活动,也受到强烈的冲击,加上文革期间,有关卖身节的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及文物被毁或流失,急需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扶持工作。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东坑镇

保护单位:
东莞市东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