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兽皮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NMⅧ-6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鄂伦春族服装多用狍皮、鹿皮、犴皮等兽皮缝制。其兽皮制作技艺长期伴随着鄂伦春族的发展历史。

  男皮袍有长、短两种,襟边、袖口镶有黑色薄皮云纹边。为便于骑马,前后左右开衩。短皮袍狩猎时穿。女皮袍的样式与男皮袍类似,但前后不开衩,襟边、袖口、双肩等处绣有纹饰。老年人穿的皮袍,只镶边不绣花,着色较淡。皮袍钮扣过去用兽骨或硬木做成,后来也用铜钮扣。腰带用鹿、犴皮制作。传统的皮裤较短,只及膝,上下钉皮绳系在裤腰带和鞋靿上,还需穿狍皮或鹿皮套裤。妇女穿的皮裤腰两侧开衩,裤腿及裤口处镶有纹饰。

  男人冬季戴完整狍头皮缝制的帽子,保留狍耳、眼、鼻,有的将两个角也留着。妇女戴猞猁皮帽,或吊有皮毛的毡帽。冬季穿狍皮做靿的半高皮靴。手套有狍皮制作的“考胡路”、“瓦日格”和“沙日巴黑”三种。

  用兽皮制成的鄂伦春族服饰既防风御寒,又美观实用,是鄂伦春族在特定自然环境中创造的独特的服饰文化。因没有本民族文字,兽皮制作技艺及制品就成了狩猎文化的传播载体,成为无字的史书,反映出鄂伦春人的审美观及宗教思想,是研究其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2008年,鄂伦春兽皮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