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台唢呐

 

坟台唢呐迄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根据中国音乐文史调查记载,安徽唢呐有南派与北派之分,其中北派唢呐又有两个代表性流派,一支位于安徽东北部的砀山、宿县一带,一支位于阜阳、太和、亳州一带。太和县坟台镇地处皖西北,与河南、山东相毗邻,坟台唢呐在流传的过程中,吸收了该地区流行的梆子戏、坠子、清音、曲剧、泗州戏等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坟台唢呐作为领奏乐器常与与锣鼓结合演奏,演奏场面热烈欢腾,气氛雄伟、壮阔,尤其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能够深刻而细腻地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以哨卡、咪子吹奏戏曲曲调,则尽显南派婉约风格。坟台唢呐在演奏曲目时,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单吐、双吐、滑音等演奏技巧,同时,根据演奏戏曲(吹戏)的需要,坟台唢呐民间艺人还创造了许多高难度复杂的演奏技巧,如超高吐音、借音、气拱音、气顶音、三弦音、箫音、双簧管音等,还有模仿鸡啼鸟鸣、人声歌唱(俗称咔子戏)等特殊技巧,从而大大发展和提高了唢呐的艺术表现力。

申报地区或单位:
阜阳市太和县

保护单位:
阜阳市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