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2-Ⅷ-2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严台村天祥茶号工夫红茶制作技艺,随着红茶生产的发展而传承和改进。

严台村是位于浮梁县东北部的一个自然村,它的东、北、西三面都与安徽省祁门县境毗邻,村周高山重叠,森林茂密,其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气候、土壤最宜于茶叶种植。据资料载,清道光年间,这里有优质茶园4000余亩,为这里红茶生产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使这里的茶叶生产一百余年久盛不衰。它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在当时整个祁红茶区是手屈一指的。

严台天祥茶号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以它技艺的独创性、技艺的科学性和技艺规程的严谨性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先进性,对推动红茶生产技艺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技艺的独创性:在萎凋方法上,他们根据当地春季气候规律,将传统的“单式萎凋”改成“复式萎凋”,以保证当天的鲜叶完成萎凋工序;在揉捻方法上,将手揉法改为脚揉法,避免了因手腕的力度不够,而使条索难以形成和条索不紧密的缺陷。

技艺的科学性:他们从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揉茶法,即轻~重~轻~和慢~快~慢~抖散反复三次可得到理想的条索。

技艺规模的严谨性:从收采茶工采摘的鲜茶起至成茶包装止,每一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严密把关,一丝不苟。由此可见,严台村的工夫红茶手工制作技艺在当时具领先地位,因此,1915年获得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历史渊源

严台村是位于浮梁县东北部的一个自然村,它的东、北、西三面都与安徽省祁门县境毗邻,村周高山重叠,森林茂密,其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气候、土壤最宜于茶叶种植。据资料载,清道光年间,这里有优质茶园4000余亩,为这里红茶生产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使这里的茶叶生产一百余年久盛不衰。它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在当时整个祁红茶区是手屈一指的。

严台村早在唐代就开始茶叶种植和加工,当时生产的茶叶叫团茶,后叫饼茶。至清道光年间红茶生产技艺传入浮梁,他们也开始生产红茶,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分级红茶和不萎凋红茶四种。严台村当时主要是生产工夫红茶,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江资甫开设的天祥茶号是这里生产工夫红茶的代表。 

江资甫的祖上从清道光年间就开设了天祥茶号,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运销,传到江资甫已有一百多年。他少年时不爱读经史,喜攻农商之学,熟练珠算。13岁起就辍学跟随父亲从事红茶经营,常往返于广州、上海,结识了较多的茶叶工商界人士。20岁时,父亲去世后,他独自执掌“天祥号”。他一面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并扩大鲜叶和初制茶收购以及加工、以及运销业务,每年运销广州的茶叶达2000箱(1400担),并开始从事“工夫红茶”的生产。他非常注重茶叶质量,竭力维护“天祥”号信誉。他在工夫红茶手工生产技艺上不默守陈规,敢于创新。他将“单式萎凋”法改成“复式萎凋”法,使茶叶萎凋均匀,萎凋适度快。他将手揉茶改为脚揉茶,使茶叶条索成条率成倍提高,条索紧密度也大幅度提高。他还注重生产流程的管理,对每道工序都制定了严格的要求,指定专人把关。所以他生产的工夫红茶质量在当时整个祁红茶区具领先地位,深受顾客欢迎,因而连年获利。

民国4年(公元1915年)他执掌的“天祥茶号”生产的工夫红茶(商标为祁红)被国家推荐参加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太平洋地区第一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一举获得金奖,金质奖牌现仍保留在他的后人手里。1916年他因病在广州去世。他执掌的“天祥茶号”因无后人接替经营,不久歇业,但“天祥茶号”的先进手工技艺却在严台村的许多制茶工中广泛传承,直到解放后,机械生产逐步取代手工生产。现在,尚有仍活着的少数老茶工还能按当时的手工技艺制作出优质工夫红茶

制品与相关作品

1、一张按照当年“天祥茶号”工夫红茶手工制作技艺全套工序的录像影碟;

2、1915年第一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的两面实物照片各一张;

3、一套当年“天祥茶号”工夫红茶手工制作技艺的木制和竹制仿制工具

工艺流程

技艺操作和生产流程上体现出来技艺的独特性、科学性以及操作严谨性。 

(1)收鲜叶要求:负责收叶的员工必须对鲜叶进行检查,不能有老叶、嫩叶混杂的情况,如有,必须要求采茶工分拣开来,否则不予收购;

(2)摊放:将收来的鲜叶分老嫩程度不同摊放,不能混杂; 

(3)及时萎凋:每天收的鲜叶及时进行萎凋;上午收的马上进行日光萎凋,下午置阴凉处萎凋;下午收的鲜叶如无太阳,但温度尚高仍放室外先萎凋,傍晚移入室内进行萎凋,萎凋必须进行24小时,不得提前,也不得拖延。如遇阴雨天、温度低、温差大,则在室内生火提温,保证萎凋进行,每天24小时有员工负责; 

(4)适时揉捻:将经过24小时达到萎凋要求的萎凋叶进行揉捻,在春夏季茶叶加工繁忙季节,该茶号的加工是24小时连续进行的。萎凋叶如在午夜达到萎凋要求时,必须适时开始揉捻,揉捻工将萎凋叶2~2.5公斤放入木桶内,人站入桶内(脚必须洗得干干净净)开始左右扭转揉茶,第一次轻揉、慢揉,将桶内所有松散的萎凋叶逐渐揉成团,再抖散,稍凉后,进行第二次揉捻。第二次揉捻必须加大力度,快速左右揉转;使叶汁渗出表面后,并闻到一点茶香味,第二次抖散,放置竹垫上,使其降温。凉后,即进行第三次揉捻,这一次要求轻、慢,促成条索进一步卷紧、细直; 

(5)及时发酵:将揉捻叶装入布袋置于室内(室温大约20度左右)发酵。发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茶叶的氧化过程,如果袋装叶过多,发酵叶间的空气流通被阻,使发酵困难,袋内装揉捻叶的量控制在2.5公斤之间,做布袋的布,织孔要疏松些,促进袋内和袋外空气流通。发酵时间因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发酵时为5小时,夏季为3小时;嫩叶发酵时间比老叶发酵间长1~2小时。主要看茶叶是否都发红,按当地说法看是否都穿上大红袍,是否有浓郁的茶香,如是这样,发酵到此即可; 

(6)合理烘焙:即合理干燥。当发酵过程完成,叶中积累的有用物质时,用高温破坏酶,并排除叶子中多余的水分。停止发酵后,有用的物质被固定下来,可以得到红茶特有的品质。所以他很重视烘焙工序。两个烘房,一个毛火烘房,一个足火烘房。在烘房内用砖、泥砌成地炉,在炉穴中燃烧木炭。第一次烘焙是在毛火烘房中进行,盛装茶叶的烘笼不能震动,防止茶叶落到炭火上发生烟味。每隔3~5分钟翻拌一次,翻拌时将烘笼从炉上拿下来放在竹盘中翻拌,使水分得到平均蒸发、干燥均匀。翻拌后,继续上炉烘焙,烘20~30分钟,用手握茶叶不成团,第一次烘焙结束。将第一次烘焙的茶叶迅速摊凉,摊1.5~小时,等叶热气全部散尽即可进行第二次烘焙。第二次进入足火烘房烘焙,烘的叶量是第一次两倍,每隔8~10分钟翻拌一次,烘半小时左右下炉,成为色泽乌润、茶汤味浓的红毛茶。 

(7)专业精制:每年都从安徽请专门从事茶叶筛分和拼配工为初制毛茶进行筛分和拼配。他们用4种不同规格筛孔的筛网分筛出“本身”、“长身”、“圆身”和“轻身”四种精制茶。再用撩筛分出粗型和经型茶,又进一步用平面圆筛分筛出茶叶的长短,达到各号茶长短一致。以上工序完成后,再由专业拼配工按照各个筛号不同的茶在这一商品茶中所占的比例拼配成一种品质协调的商品茶





申报地区或单位:
景德镇市浮梁县

保护单位:
景德镇市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