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洋口海参饼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4-Ⅷ-18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洋口海参饼,又名排饼,大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已有大规模生产,历来是广丰糖坊业的知名品牌,家喻户晓的平民食品。

海参饼原料,以面粉为主,有白糖、面粉、麦芽糖、碱粉等数样,其制作工序,科学而讲究,经过和面、发酵、搅拌、揉匀、切形、蒸烤、成品、熏干、包装即可出售。

洋口海参饼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糕点。以洋口镇为中心,全县各地都有饼炉作坊,而且长期生产不衰,直到中西糕点如林的今天,广丰百姓仍然钟爱于它。其原因是:

(一)平民食品。价廉实惠,食用方便。它是广丰百姓的“汉堡包”,又是劳动者的“方便面”。

(二)节日礼品。广丰习传,每年端午节,亲戚送礼,必备排饼,约定俗成,家家如此,代代相传。

(三)营养佳品。其中的面粉、蔗糖、麦芽都有利气生津,消积化食的功效,老少皆宜,香甜可口。

传统商品,虽受当今市场的冲击,辉煌不再,但品牌犹存,在全县各乡镇村仍在销售流存,颇受欢迎。这种手工工艺,毕竟劳累辛苦,利润低微,年轻人不愿继承,已呈失传的危机。

海参饼是江南一带的传统食品,流传很广,是一种发面之后炉烤而成的面食。因其味美酥脆而又方便携带和保存,营养丰富,备受民间喜爱。曾在十九、二十世纪成为食品业的当家食品。

至于为什么称作“海参饼”,大概与它的形状有关。海参烤熟后缩成一团,其背上一根背筋又将一团分为两半,且颜色由黑变黄,与海参饼非常相像。正像后来海参饼派生出来的许多别名一样。如屁股饼(形似小儿两瓣屁股)、马蹄酥(形似马蹄而酥脆)、马蹄回、回子头、排饼等等。

海参饼大约在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1)传入广丰,后来在洋口镇逐渐形成生产销售规模,于是就有了洋口海参饼的品牌效应。

洋口海参饼的原料为面粉、白糖、麦芽糖、食用碱等,主要工艺有和面、发醇、搅拌、揉制、切形、炉烤、出炉、干燥、包装等。

在以大米为主食的江南,海参饼是较早传入的面食制品,在长期的流传中形成了江南面食的特殊手工工艺。而且由于它的在民间受欢迎程度,成为了一种民间记忆。虽然在现代它已风光不再,但是作为一种传统工艺,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值得加以保护和传承。

8.18.2历史渊源

洋口海参饼,又名排饼,大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

已有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历来是糖坊业的知名品牌,家喻户晓的平民食品。

据洋口镇长春街饼店老板章富华所说:他家制作海参饼的技艺是爷爷祖传,至今传承了五代,当年洋口五条街上,街街都建筑了一座蒸烤排饼的火炉,圆圆如仓囤。每日烤饼出炉,香飘四方,昌盛繁荣。

如今洋口海参饼店仅有四家:如长春街大华饼店、新建街明明饼屋、中心街鸿龙糖坊、洋江街洋江饼房。以大华饼店产量最多,生产最旺,一年能销售一万余斤。唯洋江饼房于去年停产。

制品与相关作品

(一)原料:面粉、白糖、米酒、麦芽糖、碱粉、清水。

(二)工具:切刀、面机、烤箱、饼板、烤炉、木炭等。

工艺流程

洋口海参饼为手工艺生产。原料主要是面粉,配以白糖、米酒、麦芽糖、碱粉,按100斤面粉,16斤白糖,4斤米酒,8斤麦芽糖的配方科学而有步骤的制作。

其工序分三个阶段:

(一)发酵。将五种配好的原料加水揉成面团,待发酵八、九个小时后,再放入面机中搅拌,成为面料,搓成大小相等球形团子,四个一组,连成一排,形似海参。再用刀切开两半,按住相粘,即成成品。

(二)蒸烤。饼坊特制烤炉一座。炉内燃烧炭火,一个个成品分别贴在炉壁上,再向炉中浇下一碗冷水,水火相撞,放出腾腾蒸气,盖上炉盖,成品在炉内蒸烤十余分钟,便已烤熟。

(三)熏干。取出烤熟的排饼,放进另一烤箱中熏。经过一昼夜的炭熏,慢慢转干发脆,便可出箱包装。

一块排饼二两,十块排饼一包。每包装成上大下小的方形梯状,缠以红绳和红纸广告,朴素大方。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饶市广丰县

保护单位:
上饶市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