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腊味制作技艺(厚街腊肠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厚街腊肠属于广式腊肠的一种,相传始创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民间素有“东莞腊肠,又粗又短”、“广东腊肠数东莞,东莞腊肠数厚街”之说。相传南宋末年,战乱不断,百姓为了避祸,纷纷逃入山中。当时东莞厚街有个姓王的村民,把大米和碎肉拌匀,灌入肠衣中,用小绳束成一节节的,然后晒干,随身带备逃难。吃的时候或蒸或煮或烤,既可当菜又可当饭,非常美味,厚街腊肠由此产生。后来经过厚街人代代相传和不断改进,到明代中叶,厚街腊肠基本定型,名气也渐渐外扬。宣统《东莞县志》中有“腊风肠推厚街……销路皆两广”的记载。近百年来,厚街腊肠以其独有的制作技艺享誉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并远销欧美等地,每年出口万多吨,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年的秋冬时分是厚街腊肠的最佳制作时间。厚街腊肠主要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酱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厚街腊肠的制作一般包括选料、混料、灌肠、打针眼、绑节、吊晾、烘晒等七个步骤。

厚街腊肠用料严格,制作讲究,色、形、味独特,色泽光润、瘦肉粒呈自然红色或枣红色;脂肪雪白、条纹均匀、不含杂质;手感干爽、腊衣紧贴、结构紧凑、弯曲有弹性;切面肉质光滑无空洞、无杂质、肥瘦分明、手质感好,腊肠切面香气浓郁,肉香味突出。厚街腊肠分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润肠(鸭或猪肝肠)三大类,具体产品有厚街正宗短肠、白油肠、鸭润肠、冬菇肠等。

目前,传统手工作坊式的厚街腊肠制作已渐式微,保护厚街腊肠制作技艺已经刻不容缓。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厚街镇

保护单位:
东莞市厚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