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信翻九楼习俗

  • 项目编号:
    5-Ⅹ-7
  • 类别:
    民俗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翻九楼习俗大约在清末时期从福建地区流传至上饶县,是以福建临水夫人信仰(也称“夫人教”“奶娘教”)为核心的南方古代社会宗教与民俗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因翻九楼习俗表演时头扎红巾,在江西上饶县黄沙岭乡当地也称“红头教”。黄沙岭乡麻墩村人周宏生为第一代传人(也是三十三代),至今已传至第四代(三十六代)周庄武。广信翻九楼习俗多在当地庙会、祭祀、祈福、禳灾等各类活动中举行,最为隆重者为每岁春秋两季社日对社神的祭拜仪式,时间分别为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其内容主要有翻九楼、上刀山、下火海,正式表演前要摆好供筵、奉上供品,请道士登场祭祀履行一系列科仪。翻九楼、上刀山和下火海,最初起源于道教闾山派武科,后衍变民俗活动。翻九楼一般就地取材,以九张乡间常见的八仙桌依次搭叠,高达十余米,两位表演者逐层轮番往上翻跟斗,直至顶桌,并表演“金鸡独立”“童子拜观音”“倒持紫金钟”“荡秋千”等动作;上刀山是在一根长约二十余米、插有锋利长刀的圆木上,表演者赤手赤足在尖刀上攀爬至顶,并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凌空翻滚动作;下火海则是以稻秸或木炭堆积数米长,表演者赤足从火堆上踏过而毫发无伤。

历史渊源

翻九楼、上刀山、下火海等内容起源于南方古代以禳灾纳吉为主要目的巫法遗绪,约形成于唐宋时期,大约在清末时期从福建地区流传至上饶,是以福建临水夫人信仰(也称“夫人教”“奶娘教”)为核心的南方古代社会宗教与民俗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奶娘教”约在清乾隆年间传至江西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因翻九楼习俗表演时头扎红巾,也称“红头教”。据村中所抄觋谱《天堂玉格》,其传承是按“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高宏鼎大罗,武当愈兴振,福海起洪波,穹窿扬妙法,寰宇登仙都”的顺序来排定法号谱系,黄沙岭乡麻墩村人周宏生为第一代传人(也是三十三代),此后世代相传,现今第四代(三十六代)传人周庄武。

基本内容

翻九楼表演主要包括翻九楼及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

一、翻九楼: 翻九楼一般都就地取材,以九张乡间常见的八仙桌依次搭叠上去,高达十余米。表演开始则去当地村庄挨家走过,会到村庄九口水井请九龙水。表演时以牛角、南蛇、雷牌等法器一旁祭祀吹打,另一旁在桌下有表演者表演武术、翻竹杠动作。一切结束之后,翻九楼才正式开始。表演者共有两位,一位表演翻楼时,另一位则借自身重量帮助稳定剧烈晃动的九楼,两人逐层轮番往上翻跟斗,直至顶桌,并表演“金鸡独立”“童子拜观音”“倒持紫金钟”“荡秋千”等动作。

二、上刀山:上刀山首先要在空旷的场地中央立一根长约二十余米的圆木,圆木立在两张叠起的八仙桌上,周围以三根长绳拉住。表演者头扎红额,赤手跣足,在尖刀上依次攀爬至顶,并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凌空翻滚动作。

三、下火海:下火海一般以傍晚或夜间举行,在供台之前以稻秸或木炭堆积长约数米长的“火海”,炭火烧得通红,并升起熊熊焰火,旁边还有人不停的用扇子扇动以加重其火势。牛角吹起,数名表演者赤足大喊,从火堆上依次踏过而毫发无伤。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信区

保护单位:
广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