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德格卓且)

 
德格卓且是流传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麦宿乡及白玉县灯笼乡一带的藏族民间传统锅庄。“卓且”意即“大锅庄”,德格县境内称“德格卓且”。其舞蹈风格、表演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公元七世纪左右,德格土司为显现宫廷的繁荣,命令辖区内的大小头人组织艺人进宫比赛,当时白玉县灯龙乡境内地各头人组织了30人(15男、15女)表演了灯龙锅庄,在比赛中一举夺魁,并得到德格土司青睐,命名为“德格卓且”。成为德格土司的宫廷舞蹈。随后,每年的藏历新年和藏历6月10日,德格土司都要命令白玉县灯笼乡的5个头人分别组织艺人去德格献艺,并给派人跳舞的家庭免去部分赋税,成为藏族历史发展中一种独特的差赋——“舞差”,经历德格土司的53代。
德格卓且分为敦卓、域卓、特卓三种。敦卓是土司在场时由土司的大臣及头人们所跳的舞;域卓是由各“宗”跳给大臣和头人们欣赏的舞蹈;特卓则是各地民众聚会时所跳的舞。其舞蹈场景和每个环节的先后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有别于一般性民间舞蹈散漫随意的风格。
德格卓且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开幕舞、敬祭舞、中间舞、惜别舞和结束时的吉祥舞。表演形式主要是:男女各成一队圆圈,男女方各有一名能歌善舞的“卓本”(领舞人)。起舞前,先由男女各队唱一遍散板型的“印子”,随即按顺时针方向起舞,男队唱跳时,女队只跳不唱,反之亦然。舞姿特征整体上端庄古朴,动作节奏均匀,动作相对简单,以沉缓舒展为基调,舞姿幅度变化不大。舞曲多为2/4节拍,节律明朗舒缓,尾部有快节奏穿插并结束。旋律的常见调式为羽调式和商调式。歌词通常为对歌或长词之类,最常见的是三段体(即三段为一节),每段2-8句不等。
依照传统习惯,德格卓且的唱词、舞曲有一定的程序,不可随意变动。即一唱欢聚,二唱祈祷,三唱赞颂,四唱逗趣,五唱婚嫁,六颂佛法,通常要唱跳10余支歌曲才结束一个锅庄。
德格卓且优雅古朴、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不仅是藏区历史上土司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缩影,也是当地风土民情和生活景象的生动载体。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文化馆

保护单位: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