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县)

         安徽大鼓,即淮北大鼓,又称淮北战鼓,源于元末。传说一秀才虽然考场得中,但官场腐败,兵荒马乱年代的元朝已失半壁河山,于是此秀才弃官不做,步入江湖行艺。编写诗、词、赞、赋和历史书目,以淝河两岸、淮北地区的民间小调、戏曲演唱的曲调,形成唱腔:有"立嗓"、"卧嗓"两种唱法。  随着社会发展,师教徒传,一代代承袭演技,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主要是一人一台戏,流动行走方便;其演唱形式为说、唱、学、逗、打,十分逼真,虽然是口头文学,但均是"死口"传承(嘴对嘴一字一句传承,故称"死口"),而所演唱的诗、词、赞、赋、白口词和长篇大书的演唱情节,都不走样。     淮北大鼓一直流行于安徽江淮两岸和皖西北、皖东北地区,及山东、河南、江苏的相邻地区。其间涌现出不少曲艺明星。如南京市曲艺团的丁明海,淮南市曲艺团的黄大麻子、阜阳地区曲艺团的刘立成,蚌埠市的武守坤(已故)。淮北大鼓不仅有职业大鼓艺人,而且民间非职业大鼓艺人更多,最受贫民百姓喜闻乐见,1951年被江湖誉称"淮河两岸一匹马"(学战马几种叫声长啸,因嗓子亮、高、形象,被艺人送绰号)的刘立成代表安徽省到北京参加曲艺大赛,一鸣惊人,淮北大鼓遂声名远播。

申报地区或单位:
淮北市濉溪县

保护单位:
淮北市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