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夹脊穴灸法

  • 项目编号:
  • 类别:
    传统医药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华佗夹脊穴在针灸学中归属奇穴,因华佗首先发现并付诸医疗实践而得名。华佗夹脊穴处在在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分颈椎夹脊穴、胸椎夹脊穴、腰椎夹脊穴以及骶椎夹脊穴,合计56个穴位。

夹脊穴处在重要的解剖位置穴下脊神经和血管丰富,因此华佗类脊穴被古今医学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有"华佗夹脊治未病之说"。治疗时首先把手指腹部力量凝聚于指尖,通过手指探知病的位置,起到扎针的功效,而后点按穴位三圈,再用小葫芦配上药引沿夹脊穴循环点按,以刺激夹脊穴经络穴位深处,让气血循环旺盛,最后用大葫芦吸附病灶。大葫芦内藏药物,用时罩住中药火酒,以形成负压,吸附夹脊穴深处的病灶,从而起到治未病的目的。

   最早明确提出夹脊穴位置的是《后汉书·华佗别传》一书,书中曰"有人病脚坐不以行,佗切脉,使以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四寸或五寸。言灸此各七处,灸则愈既得也,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处上下行,端直均匀如隐绳。"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亳州市

保护单位: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