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雷州灰塑)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雷州灰塑,是雷州半岛及其周边地区一种较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雷州灰塑的历史悠久,清代《海康县志》中已有“门砌以砖石饰以粉素缭以墙垣”的记载,证明雷州地区在明代正德年间重修明伦堂时便运用了灰塑工艺。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充沛的雨量、强力的台风、浓重的碱性湿气、温差大等因素,对建筑物长期侵蚀,损毁严重。为了适应气候环境,灰塑以其韧性好、易定型、不开裂、耐酸碱、抗风雨、适高温、经久耐用等特性获得当地群众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屋脊、翘角、风雨墙、照壁等主要部位。

雷州灰塑以当地水产火筒螺壳为主要原料,配以河沙、草纸、红糖、糯米、矿物颜料等,经过浸泡、发酵、搅拌、混合、糅合等工序,制作出螺壳灰沙、纸筋灰、色灰三种必需的制作材料。制作流程包括设计图案、制作粗坯(螺壳灰沙)底基、铺设细料(纸筋灰)、在底基细料面上绘图并挖出图案底模、用粗料填充以塑出图案造型再用细料精雕细塑、上底色、着色等七个步骤。

雷州灰塑作品题材是根据具体的建筑物情况来进行构思。如祠堂,多为“二十四孝”“香山九老”“竹林七贤”“状元及第”“五代同堂”等内容;庙宇则多为“龙凤呈祥”“八仙过海”“麒麟吐书”等内容;民居多用“松鹤延年”“石榴”“梅兰竹菊”等图案及门额字有“明经第”“司马第”“春元”“赞元”“诒翼”等。 作品图案题材非常注重具象与象征的结合。

现存的雷州明清古建筑保存了大量的浮雕、彩绘及书法等灰塑作品,构图精巧,以物寓意,塑工精湛,形象逼真,色彩清新,具有较高的欣赏、研究价值。同时,每件灰塑作品背后皆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雷州经济与文化的重要信息,是雷州地区社会文化生活的体现,也是一部地方社会的演变史,对研究雷州半岛的迁民史、文化交流史、建筑史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建筑取代了传统建筑,传统灰塑工艺不再是建筑装饰的必需品,只有在庙宇、祠堂等古建筑修复时才会用到,灰塑工艺渐渐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从事该项传统技艺的艺人日渐减少,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将有消失的危险。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湛江市雷州市

保护单位:
湛江市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