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楹联匾额传统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徽州楹联匾额是广泛存在于徽州民居、祠堂、园林等徽州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有的文化装饰构件,是徽州人将自已的人生体验、儒学修养、人生理想、处事哲理等以楹联匾额的形式,悬挂在民居厅堂、宗族祠堂、园林建筑中供后人学习体味,起到文化传承、教育家族成员的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化表达方式。 传统方法制作的楹联匾额可长时间防潮,不变形、不开裂、不剥落,大多能保存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其选料考究、工艺复杂,融合了木工、漆工、刻工等传统工艺的精华,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手工艺。 其工序为制坯、嵌补、褙麻、刮腻、上漆、水磨、推光、风干、描字、雕刻(阴刻)或堆灰(阳刻)、贴金描粉等。 其所用的原料有杉木条、桐油、猪血、生漆、石膏、苎麻布、木炭、草木灰、沙叶、百节草、石绿、金粉、金铂等。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腹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充足,所产杉木、桐油、生漆、木炭等材料,为楹联匾额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但气候的季节变化,又使楹联匾额极易造成干缩湿胀而变形、从而导致漆膜脱落。 徽州居民自唐末以来,为历代中原大族避战乱南迁而来,这些士大夫阶层将中原的儒雅文化带入徽州,楹联匾额就是其中之一,为使楹联匾额保存适应徽州当地的气候,徽州工匠就地取材,几经摸索,至南宋迁都杭州后,因都城大兴土木、临近杭州的徽州土、木、漆等手工艺有了大踏步的发展,楹联匾额的制作工艺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一直流传下来,但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几经变迁后,仅婺源江湾镇过月龙师傅完整地继承了这门工艺。 为使这一工艺不至失传,黟县金星工艺厂将过月龙师傅及其楹联匾额的制作技艺完整地引进厂里传承下来。 徽州楹联匾额的制作技艺历经数百年,承载了徽州民间手工艺发展的历史信息,它融合了材料处理、天然油漆、雕刻工艺的独特方式方法,且通过保存下来的古楹联匾额得到了有效验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工艺对今天相关行业的发展仍然有借鉴意义和重要价值。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黄山市

保护单位: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