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耙俗

  • 项目编号:
    2-Ⅹ-12
  • 类别:
    民俗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湖口粑俗,是江西北部,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具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在漫长的历史中,粑的习俗已渗透到湖口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凡是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婚成亲,丧葬敬祖,参神拜佛,栽田割禾,做屋上梁,待客馈赠等,乡民们无不做粑,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湖口的粑,品种有二十多个,其中的麻糍粑、柳米粑、糯米粑、炒米粑、印粑和豆粑为湖口的六大粑。粑的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鼓有扁,粑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有红、黄、绿、紫、黑和白,粑上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有花有动物,还有各种吉祥的字语等。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长江之滨,鄱阳湖出口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9°25′,东径116°13′。湖口盛产各种农作物,为制作各种粑奠基了很好的原料。

粑俗在湖口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村饮食文化中占有重大的席位。是农村各种传统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尊品,又是农民改变单一的饮食习惯的佳肴。粑的各种造型、丰富的色彩、精巧的手工技艺、参与到民间的各种文化习俗当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历史渊源

湖口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文学、戏曲、民间手工技艺等多种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其中的粑俗文化历史久远,据考古资料证实,在湖口文昌洑、史家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用于制作麻糍粑的陶臼。

起初粑的制作工艺是很简单和粗糙的,随着年代的延续,劳动人民生活的变化,节日习俗的增加,粑的品种和制作工艺已越来越精巧细致,各多品种的形状各异的粑应运而生,并一直沿续到当今二十一世纪。在漫长的历史中,粑的习俗已渗透到湖口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乡民们那种喜粑、爱粑、善粑、敬粑、戏粑、颂粑、食粑,沿续至今

相关民俗活动

湖口的粑俗活动有:(1)、端糍粑向祖宗拜年;(2)、正月初一早饭吃煎糍粑;(3)、做新香粑;(4)、元霄送敬神粑;(5)、做清明粑;(6)、吃立夏粑;(7)、吃花朝粑; (8)、做观音生日粑;(9)、做打狗粑;(10)、送游五谷神粑;(11)、送爹娘粑;(12)、做中秋粑;(13)、吃重阳粑;(14)、做满月粑;(15)、吃祝寿粑;(16)、做试周粑;(17)、做驾马粑;(18)、做下石粑;(19)、做升架粑;(20)、看上梁粑;(21)、做栽田粑;(22)、做割禾粑;(23)、做丧葬粑;(24)、做求雨粑;(25)、尝新粑;(26)、端阳粑;(27)、做年粑;(28)、除夕之夜圆子粑

粑俗特征

(一) 民俗特征

从年初到年尾的各种节日,民间习俗当中都有粑食的特有文化风俗。

(二)材料特征

湖口粑食品种以大米、糯米为主要原料,也配以芦粟、粟米、小麦、黄豆、绿豆、荞麦等少部分杂粮;

(三)工艺特征

采用民间手工制作,共有十八道工序,即“选、淘、泡、洗、晾、炒、稻、磨、揉、滤、蒸、包、印、压、切、晒、占红、腊浸等




申报地区或单位:
九江市湖口县

保护单位:
九江市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