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渔鼓道情

  • 项目编号:
    4-Ⅴ-4
  • 类别:
    曲艺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吉安道情,又称“吉安渔鼓道情”。乡村民间俗称为“打嘣嘣”。于明朝万历47年前在庐陵县(吉安县)养济院(圣恩堂)形成,并向吉水、永丰、峡江等地流传开去,是一种起源于吉安本土、至今还在传唱的历史最为悠久、地方特色最为鲜明、普及程度最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古老曲种。

长期以来,吉安渔鼓道情均由盲艺人表演。演唱形式大致分为渔鼓曲和胡琴曲两种。采用师徒口传心授方式传承。曲目题材广泛,篇幅长短不一。长篇传统曲目堪称鸿篇巨著,最长的《天宝图》等,要唱15天之久。短篇曲目一般在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式。主要传世作品有长、中、短篇传统曲目《梁成辉打案》《开荒记》《孟姜女》《劝世文》等90余个。现代曲目《翻身记》《焦裕禄》《王杰探家》《江姐进山》等近百个。现代曲目中包括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广为传唱的《送郎当红军》《苏区景》等。不少艺人往往还擅长即兴创作,自行编词、配曲演唱一些诙谐幽默、短小精干,并有励志、劝善意义的曲目。吉安道情曲目通俗易懂,其音乐地方特色十分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音乐和民俗学研究等价值。

演出书(剧)目

吉安道情曲目题材广泛,篇幅长短不一。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式。据不完全统计,有传统曲目90余个,如长篇曲目《梁成辉打案》《拆亲记》《玉花瓶》10小时、《白扇记》《善恶记》《安安送米》《百宝记》《乌金记》《贞节记》《金铜镜》《汗衫记》《荷包记》《卖花记》《碧玉簪》《蔡鸣凤》《楼台会》等20余个;《甑皮记》《谋财记》《开荒记》《孟姜女》《拜寿记》《牡丹记》《贤良记》《卖身记》《郭子仪祝寿》等中篇曲目30余篇;《磨房产子》《李曲赛宝》《老鼠告状》《劝世文》《懒婆娘》《珍珠塔》《瓜子仁》《五更白牡丹》《卖花线》《卖杂货》《采桑》《耍金扇》《王氏劝夫》等30余个。苏区时期以及建国后创作演唱的新编曲目如《苏区景》《送郎当红军》《穷人恨》《叹五更》《长工曲》《解放十全》《江姐进山》《十唱红军》《十唱共产党》《韩英思娘》《送红军》《放牛歌》《焦裕禄》《王大妈赶鸡》《李三娘哭坟》《毛委员来到安源山》《赴宴斗鸠山》《洪湖赤卫队》《红军夜过禾埠桥》《相亲记》《盲人乐》《摆宴接女婿》《金湾村里闹洋洋》以及最近编创的《锦绣庐陵再创辉煌》《嫁郎就嫁作田郎》等百余个。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安市吉安县

保护单位:
吉安市吉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