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锻造技艺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佛山金箔锻造技艺,是中国传统金箔业在南方的代表,宋元时期由北方中原移民传入,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金箔制作始于东晋,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齐、梁、陈,今南京龙潭地区是其发源地。随着大庾岭古道的开通,金箔制作等技艺逐渐南传。宋元时期,佛山金箔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明清时期,佛山金箔业已十分兴盛。光绪《佛山忠义乡志》卷六载:“金箔行,为本乡有名出品,有青、赤二种,由本乡或省城购买足金,隔以乌纸,用锤击成箔,销行内地各乡各埠及港澳、石叻、新旧金山。岁出五六十万圆,然自内地起釐税,香港辟商埠,购者多赴港采办。益以金价昂贵,销场日减。大者曰行,约十家,小者曰馆,二十余家。堂名口口,会馆在祖庙大街,雍正二年建,光绪乙巳年重修。”1915年,佛山尚有黄允全等13家铺号专事金箔制作。1955年,佛山政府将部分生产金箔、银箔与铜箔的产品的私营及家庭手工业户合营为“绉金厂”。1966年起,金箔被划作封建迷信用品而停止生产和出口,绉金厂也于1969年被撤销。1980年,佛山市绉金厂恢复了金箔生产,后又再度撤销,工人转行并入佛山工艺厂。1981年,佛山金箔行老铺“昌盛号”的老艺人吴宝光,在家乡南海罗村开办了联和金箔厂经营至今。

金箔系将金片包入乌金纸反复捶打而成,其锻造过程包括黄金配比、化金条、淋帖、拉金条、锤帖、斩帖、沾金链子、打铠纸、烘炉、装硅、烘镓生、打了细、放皮盘、切金箔等十余道工序。在整个金箔锻造过程当中,最困难也是最耗时的一个环节是锤金帖,需要人工连续十几小时反复捶打才能完成。操作者的力度和捶打方向都需要极强的技术性,才能避免金片被捶打开裂。佛山金箔工艺精细、薄如蝉翼、光亮柔软、轻如鸿毛,主要用于庙宇佛像、家具、石碑、石浮雕、木雕等的装饰,此外金箔还具有药用价值。

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箔制造业经历了多次打击,文革期间因被列入封建迷信用品而停产,近年来,又受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冲击。随着老艺人相继离世,金箔工艺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

申报地区或单位:
佛山市南海区

保护单位:
佛山市南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