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舞(潮州鲤鱼舞)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潮州鲤鱼舞主要分布在潮州市城区、枫溪区及饶平、潮安县一带。明代潮剧戏文《荔镜记》中已有舞鲤鱼的场面描述,距今至少有近400年的历史。

民间相传潮州鲤鱼舞起源于神话和传说。一传盘古开天辟地时,是由鲤鱼领头寻找水源的,为不忘鲤鱼的功劳,每逢农历正月初四祭神时,民间就以舞鲤鱼作为纪念;又传是韩愈被贬潮州后,为百姓驱除了鳄患,民间便编了鳄鱼舞以示纪念,后才逐渐衍变为鲤鱼舞。后一种讲述似有更大的可信性,因为道具造型中仍保留着鳄鱼舞的明显痕迹。

潮州鲤鱼舞的道具造型和表演都有较为固定的形制。道具鱼共5个,一称“头鱼”,鳄头鱼身造型,余皆鲤鱼造型,并由5名男性舞者各持一个进行表演。有民间称为“十二变”的固定表演形式,即由舞者模拟鲤鱼的姿态和习性,以行鱼、饮马、抢食、颤鱼、穿莲、平鱼、比目、画眉、画眉纺花、降土、枝香、相鱼等12套富于变化的动作,表演鲤鱼在水中畅游、嬉戏,觅食、飞跃、翻腾等种种生活情景,直至舞蹈高潮的跳龙门。舞时舞者双手动作幅度较大,步法则以“圆场步”为主,配合跪地、抬腿、跳跃等。动作刚劲有力,粗犷奔放,不仅具有南派武功的特点,且使整个舞蹈节奏强烈,一气呵成,具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舞蹈以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伴奏,主要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钹、苏锣、深波、钦仔等。常用曲牌有【乱锣】、【水鬼母】、【贼锣】、【猛拗槌】、【洗钹】、【大锣火炮】、【龙摆罢】等。乐队由司鼓指挥,视演员动作和队形变化指挥换奏曲牌。

潮州鲤鱼舞不仅经历了表现形态的衍变,其寓意也由较为单纯的纪念性,逐渐演变为“年年有余”(余、鱼谐音)的吉庆象征,并成为当地各种酬神游神仪式中,与狮舞、龙舞并重的习俗舞蹈。鲤鱼舞所蕴涵的精神、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民间舞蹈与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及自身的流变,均有重要价值。

       随着岁月流逝,潮州鲤鱼舞正面临承传的困境,目前,能掌握传统鲤鱼舞技艺的人已寥寥无几,急需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申报地区或单位:
潮州市

保护单位: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