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草龙舞)

草龙舞亦称火龙舞,是东莞上洞地区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现主要流传于东莞企石镇、横沥镇、凤岗镇部分村落,其中以企石镇上洞村的草龙舞最有代表性。每年春节和中秋节晚上,当地村民都会举行盛大的舞草龙活动。

草龙是用稻草、竹、木片、剑麻丝、树杈等扎制而成。龙头是用竹篾扎成框架,以树杈作龙角,再用15条草绳(上腭8条,下腭7条)依框架从龙嘴起,编成龙头。剑麻作龙须,麻骨作龙眼,舞时点燃,黑夜中现红光。再用一条长大草绳连接龙颈、龙头,向后伸延,用稻草扎成若干节的龙身、龙尾。最后,装上舞动用的树杈(一支为一节)。草龙的长度不一,一般为18米左右,有9、11、13节,最长29节。

草龙舞一般在地塘(或广场)表演或巡游表演。表演前需由村中最有威信的长者向菩萨拜祭后,以朱砂笔点睛。入夜以后,村中金鼓齐鸣,祠堂里耆老焚香,祭祖拜龙,村民纷纷燃点线香,拜祖拜龙,然后将线香插在草龙上。此时,舞草龙准备工作完成。起舞时以龙珠为引导,配以锣鼓、号角伴奏。表演时,青壮年举起草龙身上的树杈舞动起来,瞬时草龙起舞,线香的火光飞舞,犹如金龙翻转,在烟幕中,火龙腾云驾雾,如在仙境。

草龙舞表演套路与龙舞一样,以盘、滚、游、翻、跳、起、伏、抢等动作为主。有仿动物舞蹈,如蛟龙漫步、金龙钻裆、首尾齐钻、蟠龙吐彩、金龙串柱、火龙摆尾、游龙戏浪、一柱擎天等造型;有跳龙门、过龙桥、拜四方、走龙云、穿龙肚、舔龙脊,寻龙珠等套路。

草龙舞表演时,舞龙者只穿牛头裤,不穿上衣。村民们会故意往舞龙者身上、脚下掷炮竹,舞龙者飞跑躲避,被炮竹烧伤最多者,被认为是最勇敢的人。草龙舞活动有青年、少年的区分。青年活动只在元宵、中秋之夜进行,而少年舞的是小草龙,活动时间为春节初一至元宵,中秋初一至十五,每晚都舞,主要为在村中穿街过巷,到各家各户去上门祝贺、唱童谣并祝愿家家阖家幸福。

       草龙舞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龙舞的代表,其价值弥珍。但在现代化多元化的娱乐冲击下,青少年们对简单的草龙舞逐渐失去兴趣。再者,各地现代化布龙、锦龙、金龙、银龙、彩龙的出现,原始的草龙舞已少有人问津,面临濒危状况。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企石镇

保护单位:
东莞市企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