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沈塘人龙舞)

沈塘人龙舞是一种人体造型的娱乐性舞蹈艺术,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在沈塘圩始创。初为当地群众即兴性的娱乐舞蹈,后演变为中秋节月圆之夜狂欢的传统节目。明清时期,人龙舞曾盛行于雷州府三县九所,现主要流传于雷州市沈塘镇沈塘圩。

人龙舞是我国龙舞的一种,与其他龙舞不同,龙首、龙身、龙尾都用人体架接组合而成,故名“人龙舞”。人龙舞的“龙头”由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担当,胸前用红绸带抱绑一小男孩为“龙舌”,肩上坐一男孩,双手各执一束香火置于两旁为“龙眼”。“龙尾”则由一名腰力较好的男孩倒背在最后一名龙脚身后,小孩双脚叉开,双手紧握一扎插满香火的草把不停地挥舞,呈起伏摆动状。“龙身”由大人支撑着仰卧的孩童,一节一节地连接起来。

表演时,几十至数百名青壮年和少年均头扎头巾,身穿短胯龙衣、短裤、臂、腿都扎着绑带组成“人龙”,在擎珠者舞动的“龙珠”引导下,伴着以锣、鼓、钹等乐器演奏的雷州音乐“将军令”的鼓点节奏,做出不同造型动作:时而左盘右旋,时而腾舞戏珠,时而摆尾摇头,动作粗犷且威武逼真。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常用动作有“双龙出海”、“二龙戏珠”、“龙腾激浪”、“高塔盘龙”等。

      “沈塘人龙舞”历史悠久,素有“东方一绝”之美称。契合了中华图腾文化,海岛风俗等多重文化特色,集娱龙、祭海、祭祖、奉神于一舞,是独具一格的民间舞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然而,时代变迁,沈塘人龙舞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此外,资金不足、表演能手因年事已高逐渐退出舞台等原因,使传承后继乏人,须尽快加以抢救和整理。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湛江市雷州市

保护单位:
湛江市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