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雨坛彩龙)

  • 项目编号:
    Ⅲ—1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雨坛彩龙”盛行于明末清初,地处泸县、荣昌县、隆昌三县交界的龙洞山上的雨坛乡,自古以来就有设坛耍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雨坛乡亦因此得名。清光绪十八年左右,当地艺人将原有的“草把龙”改成彩龙,到1919年出现了第一条雨坛彩龙。自此每逢年节或婚丧嫁娶,当地百姓都要舞彩龙。“雨坛彩龙”的表演重在一个“活”字。表演时,要求舞龙者“动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显神色”,人与龙的情感交融一体。“雨坛彩龙”龙体造型也别具特色:龙头彩绘精美,其形额高嘴短,双目纵突能动,下颌开合自如,形象雄壮憨愚兼而有之;龙身长30米,共13节,龙体浑圆灵活;龙尾呈鲢鱼状,紧随龙身起伏摇摆。“雨坛彩龙”表演的套路丰富,在连贯变化的太极图形中相继呈现“龙出洞” “龙夺宝” “龙拖宝” “龙抱蛋” “龙擦痒” “龙叹气” “龙滚宝”等数十个动作。
该项目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泸州市泸县文化体育广播局

保护单位:
泸州市泸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