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灯阵舞

    马灯阵舞,2006年12月8日入选镇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名录。
    丹阳皇塘镇南建村的“马灯阵舞”源于唐代,原为唐太子在宫内消遣娱乐所用,以后传至民间,以元宵节尤盛;润州蒋乔镇嶂山村的“马灯阵舞”源于清代,当地人称“嶂山马灯”,以春节尤盛。

    丹阳的马灯阵舞有别于单调的走马灯和跳马灯等固有的传统表演程式,讲究布阵和阵法的变化,有梅花阵、荷花阵、提篮阵、双十字阵、单鼓浪阵、双鼓浪阵等八阵式。演出时人数60至100人不等,分别装扮成《西游记》、《白蛇传》、《八仙过海》、《济公》等民间传说中的人物造型,伴以一些民间说唱节目,多半为滩簧(锡剧曲调)和吉祥祝福类的民谚、民谣。该马灯阵舞还可在夜间表演,灯随人走,游离晃动,灯灯相映,煞是好看。
    润州的嶂山马灯是以马队出征的“备马、行军、布阵、畋猎、游戏”为主线,表达了农民乐岁祈佑、庆贺丰年的主题。演出场次为备马、遛单马、出对马、铁索环、单放五朵梅花、摆 “天“字、里逻城外逻城、摆“下”字等十六个场次,表现了群马出征,头马先行,身先士卒,无往而不胜的普通道理。同时表达了人们祈望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表现了嶂山村民对马队出征的深刻理解,演出惟妙惟肖,耐人寻味。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