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搏克

  “搏克”即摔跤,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流布于以锡林郭勒盟为中心分布于整个内蒙古地区。

  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搏克比赛以乌珠穆沁搏克比赛风格为代表,兼备鄂尔多斯式搏克、阿拉善地区沙力搏尔式搏克等具有部落与地域特点的搏克种类。

  蒙古族搏克比赛的形式古朴而庄重。搏克手在悠扬高亢的“乌日亚”长调歌曲相伴,跳着粗犷的鹰步列队上场,比赛完毕,又跳着鹰步向观众致意退场。参赛选手上身穿“卓都格”(半袖坎肩),裸臂盖背,腰间扎有红、黄、蓝色绸缎“希力布格”,即彩裙,下身穿白布料缝制的“班色勒”裤,外套饰以绚丽图案的套裤,足蹬蒙古靴或马靴。优胜者脖颈上带色彩鲜艳的“章嘎”,它是搏克手获胜次数的标志。参赛人数以偶数来进行,不分年龄、不分级别、不限时间,以膝盖以上各部位着地为负。搏克运动要求选手的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蒙古族搏克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牧区,祭祀敖包、那达慕等重大活动中搏克比赛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蒙古族搏克项目的推广与普及对全民强身健体有深远的意义。蒙古族搏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与保护对体育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有着重要研究价值。

  2006年,蒙古族搏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