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新绛面塑)

  • 项目编号:
    Ⅶ-53
  • 类别:
    传统美术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面花俗名“花馍”、“窝窝花”、“糕花”,也称“面塑”,是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面花的起源与传统民间的饮食和信仰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面塑遗物表明,这种民俗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北方地区,面花塑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逢传统佳节,家家户户都会依照当地的习俗和惯例制作面花。这些面花制品形式多样、姿态各异,兼具供奉、观赏和食用等多种功能,也可以用作馈赠亲友的礼品,成为民间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这种自发的面花塑作活动充分展示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才能,使蕴涵在民间习俗中的文化传统得到自然的传承和彰显。各地不尽相同的风土人情和礼俗讲究造成面花艺术丰富的表现形态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面花制品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将传统节日的文化空间装点得分外美丽。
  新绛面塑俗称“花馍”,是流行于山西省新绛县一带的传统民间食用塑作艺术。早在宋代,当地人祭祀时就已开始用面塑来代替猪、羊等牺牲品。其后这种方法相沿成俗,在新绛一带长期延续下来。每遇岁时节令,人们便用模拟动物、瓜果、花卉等形象的面塑来祭祀神灵,同时也以之作为人情往来的馈赠礼物。在此情势下,新绛面塑技艺逐渐发展成熟。这种面塑作品内容和形式都极为丰富,品种多达六十余个。因受面团柔软特点和发酵状况的限制,新绛面塑在造型上极度简练概括,不重写实而以神似为主。目前,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当地年轻人对传统的风俗习惯甚为冷漠,新绛面塑正日渐失去以往的社会功能,生存困难,大有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新绛县

保护单位:
新绛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