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艺术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源于山西,初为食用,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面塑艺术于清同治年间传入云浮郁南,郁南县千官镇双龙村村民蔡恒广从浙江学成归来,以制作和销售面塑为生,其后在依其家族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面塑艺术具有颜色丰富、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材料便宜,制作成本低廉等特点。其主要材料有面粉、糯米粉、明矾、食盐、色料等,还有采用羊毛、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用于制作人物的胡须、头发、冠顶之类。制作工具主要是剪刀、梳子、墨笔、小刀、竹针和竹签等。制作面塑时,以面粉、糯米粉等混合颜料调成各色面块,运用捻、揉、搓、挤、压、团、挑、按、拨等技巧,配以相关的道具,将面块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面塑艺术的题材广泛、雅俗共赏,其创作多取材自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植物等,常见作品有《嫦娥奔月》《天女散花》《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霸王别姬》《十二生肖》《西湖借伞》等主题面塑,以及刘备、关羽、张飞、福禄寿、八仙、嫦娥、哪吒、唐僧师徒、杨家将、水浒英雄、十二钗、白毛女、葫芦娃等等人物面塑。每个题材和造型背后,都蕴藏着民间的审美情趣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面塑艺术作品创作强调在较短时间内一气呵成,中间不间断,其作品造型生动、细致传神,对人物结构把握准确,面部表情刻画惟妙惟肖,运用小小面团即可展现人物形象丰富深刻的内心世界,令人叹为观止。在艺术风格上,面塑艺术的造型完整饱满,形态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符合群众的审美心理,为当地群众所广泛喜爱,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受多元文化和现代娱乐媒体的影响,面塑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加上传承人逐渐老去和后继乏人,面塑技艺日渐衰微,亟待予以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浮市郁南县

保护单位:
云浮市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