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俗(牛王诞)

      农历四月初八“牛王诞”是连山壮族人的传统节日,至今仍在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五个壮族乡镇中传承。相传很久之前,连山壮族先民于四月初八捕了一头小野牛,驯养后犁田耙地,减轻了人们拖犁耙之苦,当地人遂尊其为牛始祖,并将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诞”。民国《广东连山县志》记载:“四月八日,古为龙华会,时俗牛王诞。农家多于是日以香茅裹糯米为糍,约戚属聚饮,耕夫耕牛均休息一日。”

      牛王诞当天,连山壮族人穿起盛装,在村口奏响壮族八音,唱起迎客歌迎接前来贺诞的亲朋好友。午饭前,各家各户用五种植物染色做成的五色饭或用糯米炸成的油糍,用香茅包裹后喂牛,认为可以帮助耕牛驱虫。家中长者唱起颂牛歌:“人苦没有牛更苦,一生最苦是头牛。早晚犁田牛先行,放下犁头耙又来。粮食种到人享受,爱惜耕牛是应该。”凡家中体弱的小孩,可以走进牛栏和牛一起吃饭,祈愿像牛一样健壮勤劳。待牛吃饱后,由家中小孩将牛牵到土主(伯公)庙前,家长再以鸡、肉、糍粑、酒等拜祭土主神,祈求保佑人畜兴旺。祭祀土主神后,小孩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牵着牛下河为牛梳洗,并任牛在河边吃草、戏耍。洗完牛之后,家长回家张罗宴席招待前来贺诞的亲朋好友,其中鱼生、肉生是牛王诞中必不可少的菜品。宴席开始前,照例要拜祭先祖,请太公太婆回来过牛王诞。酒足饭饱后,客人与主人家对唱山歌,以示谢意。主人家拿出准备好的汤糍、叶包糍相赠,在壮族八音的奏乐声中依依道别,至此牛王诞才算结束。

      连山壮族的牛王诞是广东省少数民族少有的图腾崇拜遗存,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其敬牛、颂牛、爱牛、护牛的传统,也是我国南方农耕文明的文化传承,在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牛王诞中,壮族群众用山歌等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反映生产生活等方面内容,并借节日的契机增进人们彼此的亲情与乡谊,在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牛王诞仍然每年都过,但是其传统的精神内涵不断弱化,加之大量外来人的观赏与参与,其传承面临着新的困境。

申报地区或单位: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