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技艺(岭南盆景艺术)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岭南盆景艺术”是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一。广州市荔湾区是“岭南盆景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荔湾的花埭(地)被誉为“岭南第一花乡”,种花有1000多年历史,康有为留下了“千年花埭花犹盛”的诗句。明代以前,花埭地已广为栽培树桩盆景栽培,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载:“九里香,木本。叶细如黄杨,花成,色白,有香甚浓。广人多以最小者制为古树,树干拳曲,作盘盂之玩。有数百年者,予诗‘风俗家家九里香’。”清《番禺县续志》记载:“花埭(地)诸园林皆以卖花为业,多装设盆景。”

明清时期,花埭(地)选用制作古树盆景的植物主要有罗汉松、榆、九里香、柏、水松等。当时的盆景的制作方法比较呆板,以传统的铁丝扎作手法为主,稍加修剪造型。树干必呈“之”字型。主干有几个弯曲,部位之间强调要有一定的尺寸,树型为“田螺头”、“宝鸭头”。盆景古树的另一种类型是用铁线绑扎成福、禄、寿、禧等字形,或鸟兽状,表示吉庆和祝福。当时,每逢神诞社庙,乡民把古树盆景放在斗花局显要的位置展览评比,胜者可得到烧酒、烧猪和利是钱等奖赏。因此当地花农和古树艺人争相兴建自己的盆景园并积极送展,促进了当地盆景生产的发展和盆景艺术的探求。

上世纪二十年代,花地的盆景艺术出现变革趋势,当地花农和盆景艺人开始选用在山野采集的形态各异的树胚,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取势造型,创作出形似自然树木的新式树椿盆景。通过借鉴岭南画派的艺术创新精神,突出师法自然,融情入景的表现方式,形成“岭南盆景艺术”特有的艺术风格。岭南盆景艺术以树樁为主要素材,依据自然树理,因材造型,着重于剪截造型的功夫,形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集形、神、意、韵于一身的艺术风格和“大树缩影”的特色。具体的装饰手法有雕凿法、挑皮法、打皮法、打木砧法、带枝法、丁字枝嫁接法、直接嫁接法、头根气根嫁接法等。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广州挑选了荔湾四盆岭南盆景精品赠与埃塞俄比亚国王塞拉西。目前,作为“花卉之乡、盆景之地”的荔湾区分布了众多的盆景培植基地,发展势头蓬勃,“岭南盆景艺术”人才济济,创作力量不断壮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州市荔湾区

保护单位:
广州市荔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