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沙河市皮影戏)

  • 项目编号:
    5―4―11
  • 类别:
    传统戏剧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沙河皮影戏主要分布于高庙村、郭荣庄村、下解村,特别是高庙村皮影戏尤为活跃。高庙皮影俗称高庙影戏,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展成熟于50年代,在沙河及邢台独树一帜,是肥乡皮影戏传承到沙河而形成的。

沙河市皮影戏的影人造型粗犷古朴,采用牛皮刻制,许多地方不用刀刻,而直接用彩绘,这种雕、绘相法的风貌是冀南皮影的特色之一,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宋代中原皮影“绘革”的遗风。牛皮去毛,刮净,熟制后拉展,固定,上桨,晾干,制成透明度好,柔韧性强的原皮。影人的人物由插儿(头部)和栽子 (身子)组成。头部有各色脸谱,如正面人物,雕刻成镂空脸,弯回环形勾眉眼,通天鼻梁。反面人物则突出阴险狡诈的嘴脸,将眉夸大,一幅老奸巨滑怪样儿。丑角在眼眉上画一个圆圈儿,表示诙谐轻佻。生旦净末丑,角色相当丰富。雕起来要繁而不乱,密而不杂。精雕处,拉刀、推刀、回转、顿挫、明刀、暗刀,要刀刀稳、快、准,所刻人物、动物、脸谱造形夸张,发型头盔精制。可谓千人千面。刻好后,根据人物的性格,绘上不同的色调,影人上再涂一层耐磨的桐油(现在是涂一层明漆)。再经过压展、烘干,用弦线连接。一般一个影人,要13块牛皮连接而成。最后,在人物的手、腰处固定上带有荆条把儿,尺把长的铁丝当手柄,能灵活自如地运动,还与生活中的人举动相吻合。

   沙河皮影戏主要打击乐器有鼓、锣、钹、鼓板、剪板。高庙皮影戏演出的剧目,整本戏有21部,小戏、折子戏若干,以文武兼备的神话戏具多。整本戏,三天三夜演不完,小戏、折子戏,一场一个剧目,演出时间一场为三至四个小时。

高庙皮影戏是典型的冀南皮影代表,依然保持了古朴的造型,剧目口传心授,表演通俗易懂口语化,体现了中国皮影戏的早期风貌,同时加入了沙河特色,第一代传承人唱腔上全部为老淮调梆子腔,第二代改成了比较流行的豫剧,伴奏乐器上做了适当的调整,整体表演保持了传统的习俗,文戏常用慢板、流水板、二八板、平板、散板、非板,武戏常用平板、散板、非板,唱腔根据剧情时而欢快,时而急促,时而悠长,时而舒缓,基本上保留了原生态的的表演形式。

申报地区或单位:
邢台沙河市

保护单位:
邢台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