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说书

  • 项目编号:
    Ⅴ-59
  • 类别:
    曲艺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浦东说书起源于上海浦东的川沙、南汇,后流传于上海市郊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因表演者单手击打钹子,也称“钹子书”,又称“沪书”、“农民书”等。
  浦东说书常以浦东的东乡语和浦西的西乡语演唱,其声腔系由“说因果”的“因果调”演变而成,此外还吸收了当地民歌和姊妹曲种“打连发”的旋律。其旋律以五声部为主,腔系分为东乡调和西乡调两种。东乡调属徵调式,包括“东调”、“西调”、“汆调”、“娘娘调”、“急调”等,旋律平稳舒缓;西乡调为宫调式,旋律高起低落,唱腔前半句近似连说带唱的吟诵腔,字多腔少,曲式结构为单句式,次为上下句式。浦东说书的唱腔节拍较为自由,常随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换,时而短促,时而宽舒。浦东说书一般为单人坐唱,常用醒木、扇子、手帕等道具辅助表演;也有的只说不唱,说表以浦东和上海方言为主。发展到后来,浦东说书也开始说长篇正本,以说为主,一场一般为三个小时。1949年以后,又出现了双档、多档、小组唱和表演唱等各种新的表演形式。除《施公案》、《包公》、《济公》等传统书目外,浦东说书还有《山东马永贞》、《霍元甲》等近代书目和《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现代书目。
  目前,浦东说书的专业演员已不多见,这一民间曲艺正逐渐走向衰微,急需加强保护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

保护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文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