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舞(清溪麒麟舞)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清溪舞麒麟属客家麒麟舞,作为客家传统民间艺术随着客家人南迁传入粤,传到清溪,至今约有500年的历史。现主要分布于东莞市清溪镇辖下的各乡村。

清溪麒麟舞主要十分讲究麒麟道具的造型。麒麟道具由麒麟头、麒麟被(身)和麒麟尾巴三个部分组成。麒麟头设计为酷似龙头,用黄竹扎框,优质沙纸糊面,头上有一向前崛起的五色独角,头、颈、嘴分别镶有塔形彩钉、铜制圆镜、金线图案,还画有牡丹、桃花、菊花、蝴蝶等图案。麒麟被由披肩和身组成。披肩长约2米,宽约1.5米,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横着相连组成,代表宇宙生命五行中“金、木、水、火、土”。整个披身肩和麒麟被呈“丁”字形,披肩上绣有“风调雨顺”四字,麒麟被身由中间一幅花布和两边约20公分的蓝布相连而成,长约4.5米,宽约1.2米,最末端呈如意云头状,留有一个小孔供竹制的麒麟尾巴穿过。麒麟尾巴是一根约1米长姆指大竹子做成,一端绑上红绳,表示尾巴,竹的另一端打上一只小孔,穿上绳子,挂在演员的脖子上,跨过两腿中间,和穿过麒麟被的小孔成平行,便于演员按锣鼓节奏将尾巴伸进伸出的表演。

清溪麒麟舞的整套表演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舞麒麟表演和武术表演,以舞麒麟表演为主。表演开始前,需先有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师傅为麒麟开光。表演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进行表演。舞麒麟舞蹈的套路分为头套和尾套。头套包括表现麒麟作天宫巡视准备、巡视东南西北方、中途休息梳洗和醒来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不同的动作,如巡城动作主要有大花、小花。大花是双脚腾跃,动作幅度大,表现麒麟的威猛。小花是单脚提立小幅跳跃,表现麒麟的灵活机警。休息梳洗时,麒麟的动作是模仿猫科动物舔脚、梳洗头身、喝水、挠耳、咬虱子、打瞌睡等,称为“麒麟晒被”。尾套主要表现麒麟醒来巡城求青的艰辛过程,最后泽披人间。“青”通常以绿叶旺盛的一棵小树、一根树枝或一束禾剑棘草为代表,象征采集万物之灵气。采青包括寻青、惊青、闻青、试青、护青、逗青、失青、找青、复得青、踢青、吃青、吐青、游园赐福等生动环节,动作主要有翻腾、滚动、甩头、咬尾、逗尾、练王、踢青等。表演通常在白天进行,一般在祠堂前,晒谷场、草坪等村镇里的空旷地方表演,配乐主要有锣鼓乐和唢呐吹奏乐

在客家传说中,凡麒麟踩过的地方,都会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好运,故每逢春节或婚取、新居落成喜庆日子,清溪镇的客家人都会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具有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舞蹈艺术、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清溪麒麟舞的传承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年青人逐渐对其失去兴趣和热情,艺人和观众群老龄化情况加剧,亟待加以保护和采取更有力的传承措施。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清溪镇

保护单位:
东莞市清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