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戏

  • 项目编号:
    Ⅳ-69
  • 类别:
    传统戏剧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曲子戏是新疆地区特有的戏曲剧种,流传于新疆五家渠、北疆昌吉地区和兵团农六师奇台垦区、芳草湖垦区、新湖垦区及红旗农场垦区等地。它是18世纪中叶中原移民、清朝驻军和逃荒灾民带来的中原戏曲、音乐与新疆当地语音结合而逐步形成的,同秦腔、眉户戏、甘肃大鼓及陕甘宁山歌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曲子戏有为期不短的发展历史,早在清朝末年,《三下屯》、《十岁朝》、《蓝桥担水》、《绣荷包》等小调就在新疆各地传唱。曲子戏曲调丰富多样,据老艺人讲,它过去只有九腔十八调,发展到今天成了三十六大调、七十二小调,其中常用的有“越调”、“五更”、“东调”、“西字”、“岗调”、“连相”、“尖尖花”等。曲子戏的唱腔和表演深受新疆各地群众的喜爱,20世纪50年代,各地都有自发组织的曲子戏演出班子。现在不少曲子戏老艺人已相继去世,健在的也年事已高,这一地方剧种传承乏人,资料多有散失,宜制订计划,善加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保护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