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鱼圆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3-Ⅷ-34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鱼圆是赣南一种传统美食,原产地在瑞金,享誉一千多年。

传统的鱼圆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就由当时的鱼贩子首创而成,当地农谚曰:“先有鱼圆汤,后于瑞金县”,足见源远流长。瑞金鱼圆由初创时期的“鱼团”,经过市场的推销,工艺的改进,选料的独特,配料的精细,加工的严密,口感、色泽近乎完美的程度。

1776年秋,乾隆皇帝下江南经浔阳(今江西九江),赖同庆被征调前去做御膳,乾隆对鱼团汤赞不绝口,并亲赐“鱼圆”新名,随后将鱼圆汤列入《御膳菜谱》,从此,瑞金鱼圆由民间走向宫廷,名扬天下,赖同庆也成了鱼圆第一人。

清嘉庆年间始,鱼圆制作技艺主要局限于厨艺(烹饪)行当传承,因鱼圆已进入东道(酒席)菜谱行列,与肉圆、扣肉组成东道“三大名肴”。瑞金筵席一般以鱼圆、肉圆味论厨师手艺高低,以扣肉(又称盆子肉)分量论东道主大方小气,因而鱼圆、肉圆成为厨艺中的重中之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能力办酒席的人家日渐增多,原有数量的厨师已应接不暇。因此,厨师们纷纷增带徒弟,在这种师徒相传的模式下,涌现出一批全面掌握鱼圆制作技艺的高手。

历史渊源

鱼圆制作在瑞金历史悠久,远在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当地一鱼贩子谢三宝首创“鱼团”(鱼圆前身)制作技艺。当地有谚曰:“先有鱼圆汤,后有瑞金县”,足见源远流长。瑞金鱼圆由初创时期的“鱼团”,经过市场的推销,工艺的改进,加上选料独特,配料精细,加工严谨,口感、色泽趋近完美的程度。瑞金处在武夷山段南段西麓,供制作鱼圆的原料的鲢鱼、草鱼的年产量在600吨以上。

公元1776年秋,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江西巡抚为做好接驾准备,事先从各地征调八十余名厨师,瑞金的“鱼团”制作高手赖同庆就是其中一个。当乾隆帝品尝“鱼团”汤后,顿时“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当询问得知该汤名称后,当即就说:“叫鱼圆好”,并命随身太监将“鱼圆汤”列入《御膳菜谱》。从此,瑞金鱼圆走进宫廷,名扬天下,赖同庆也成了鱼圆第一人。

自清嘉庆年间起,鱼圆开始在官宦、大户人家的酒席上出现,清末民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酒席。鱼圆进入东道(酒席)菜谱行列,与肉圆、扣肉组成东道“三大名肴”。瑞金筵席一般以鱼圆、肉圆味论厨师手艺高低,以扣肉(又称盆子肉)分量论东道主大方小气,因而鱼圆、肉圆成为厨艺中的重中之重。

工艺流程

整个制作流程有十多道工序,主要包括:

1)选鱼:首选产自黄泥塘喂青草的草鱼,重3斤以上一条为宜。

2)剖鱼:清鱼鳞、内脏。

3)取鱼料:去头、尾、翅,去骨,取腰部厚肉。

4)刨鱼肉。

5)搓鱼酱。

6)入盐。

8)配蛋清。

9)根据经验加入适当清水。

10)试水(根据重力判断稀稠)。

11)成型,手挤料团入锅(温水)。

12)定型(温水)。

13)半成品捞起、摊凉。

14)放入清水,加猪油、调味品煮熟。

15)加姜汁起锅。




申报地区或单位:
赣州市瑞金市

保护单位:
赣州市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