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石岐赛龙舟)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石岐区历史上一直是香山县城的所在地,其地处珠江三角洲下游,邑内河涌纵横、水网交错,民间多建庙宇,每逢端阳时节,当地群众必举行赛龙舟活动以祭祀、祈福。赛龙舟在当地的历史源远流长,明嘉靖年间就有端午赛龙夺锦的记载,现赛龙舟活动以紧邻河涌的张溪、南下、基边、员峰、西厂、上基、大墩、岐头、厚兴等乡村最为盛行。

传统龙舟长39.8米、宽1.2米,由坤甸等实木制成,头尾两端分别镶有红木雕刻的龙头、龙尾。每条龙舟可坐80人,其中船头、尾艄公2人,负责控制方向;击鼓、敲锣各1人,调整龙舟健儿划桨的节奏。各乡村龙舟名称多与当地庙宇有关,如南下城南武侯庙、张溪祖庙等十数条龙舟最具代表性,龙舟的头、尾平时也供奉在庙宇中,舟身则埋在河涌的龙舟坞内。石岐赛龙舟有南下龙舟、张溪龙舟和员峰龙舟三个重要分支,其传承多有二三百年历史。

农历四月下旬,各村择吉日在宗祠、庙宇中拜祭龙舟头、龙舟尾,然后举行起龙、出龙、试舟等仪式,而五月初一举行南下、张溪和员峰龙舟的“探亲”仪式。端午节当天,各村长老和赛手拜祭祠堂或社稷后,龙舟就从各自河涌里划出来,汇聚在岐江河上进行一年一度“赛龙夺锦”。竞渡过程分放龙、竞赛和夺标三个环节,放龙以鸣炮响锣为号,数十上百艘龙舟一齐起划,桨飞浪溅,鼓声、呐喊声、水声混成一片,场面十分壮观。旧时竞赛多为男子参加,赛程以时间计,数小时至十余小时不等;近年来,不光出现了女子参与比赛的凤艇队,赛程时间也大为缩短。夺标也称“过龙门”,赛至最后往往只剩几条龙舟冲刺,通过竹子搭成的“龙门”,而只有头名明沟抢摘彩球。竞渡胜出者获得大埕烧酒和大只烧猪等奖品。当晚,各乡村大摆“龙舟饭”筵席,遍请全村乡亲父老,席间借酒意舞起龙头、龙尾,逐渐成为当地独特的舞醉龙等民间艺术。

石岐赛龙舟与当地的民间信仰密切相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每年端午期间当地万人空巷,并吸引了大批港、澳同胞回乡参与。赛龙舟承载了当地人祈求风调雨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愿望,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随着老一辈龙舟制作艺人和龙舟赛事组织者的日渐年迈,石岐赛龙舟的制作、习俗仪式策划等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急需加强保护与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山市石岐区

保护单位:
中山市石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