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中堂龙舟景)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纵横,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舟船结下不解之缘,东莞市中堂镇北倚东江干流、东江支流环绕四周,河涌交错,是典型的水乡。中堂龙舟景,也叫“趁景”,是当地对于传统民俗活动场景的描述与称呼,龙舟景在当地流传已有500余年历史,明崇祯年间张二果、曾起莘编修《东莞县志》中即有端午龙舟竞渡的记载,清咸丰元年曾有诗曰“中堂出标是元年,果真扒出是真贤。到处龙舟来趁景,第一飞龙是鹤田”。中堂镇龙舟景主要分布于全镇9个村(社区),以中堂景居中,规模最盛,其余有潢涌景、槎滘景、蕉利景、江南景、斗朗景、马沥景、湛翠景和下芦景。

中堂龙舟景活动自农历五月初开始,至月底收景。在此期间,该镇设“景日”的9个村(社区)各自“招景”或“扒标”,其中中堂景的景期是农历五月十三,无论出标与否,是日赴景龙舟均过百数,观景民众可达数万人。每一景日各村龙舟会不约而同赴景“斗标”。赴景前,参赛龙舟先在本村“旺船”,随后划到指定地点报到,由主办方对参景龙舟进行犒标,之后可在江面上练习、熟悉水路。吃罢龙船饭,待比赛时间一到,上百条龙舟齐聚比赛地点等待按顺序“放头”。龙舟竞渡要先经预赛、然后决赛,获奖队可获金猪、奖金和奖状等。各村龙舟都有特定的组织者和指挥者,通晓斗标程序、规矩、礼俗和技艺等,并将其世代相传。中堂龙舟景活动大多寓意祈福、吉祥,如新船下水要“采青”,龙舟出赛先“旺船”,对参景、参赛和到访的龙舟,东道主必先“犒船”,受犒龙舟必“朝(回)头”回礼,村景东道主招呼“龙船饭”,龙舟排号不沾“九”则馈赠“金猪”等。

中堂龙舟景期间,观景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中头等大事。从农历五月初开始,中堂镇各村人人都异常兴奋,家庭主妇半夜就起床,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迎候亲戚和宾客,青年人穿上鲜艳的运动背心,吃过早餐,整装上阵,把龙舟鼓敲响。孩子们穿上新衣,姑娘们也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午饭刚过,江两岸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龙舟从四面八方陆续到来,各条龙舟的桡手都穿着一色背心,整齐美观、煞是威武。

中堂镇龙舟景的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具有独到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其“景点”多、龙舟多、龙舟制作工场多、龙舟队伍多,以及参与比赛多而享有盛誉,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端午龙舟习俗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和群众积极推动端午龙舟景活动的开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由于新娱乐方式带来的冲击,中堂龙舟景也面临式微的危险,有待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中堂镇

保护单位:
东莞市中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