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落子

  • 项目编号:
    Ⅳ-98
  • 类别:
    传统戏剧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上党落子是流传于山西上党地区的地方剧种,清代道光年间形成于浊漳河西岸黎(城)潞(城)交界地带,黎城上党落子亦称“黎城落子”。据史料记载,清代同治八年(1869)潞城的潞河村创办合意班,演唱落子,其后李家庄村、微子镇、黄牛蹄、小常村等处亦相继成立班社,上党落子演出流布潞城,进而传入相邻的平顺、壶关、长子、屯留等地。除上党地区以外,晋中的左权、榆社,河北的武安、涉县等地也都有上党落子的演出。1955年,这一地方戏曲剧种正式定名为“上党落子”。
  上党落子的音乐是宫调式的,以板腔体唱腔为主,曲牌体唱腔为辅。板腔体的板式最主要的有“流水”、“清流水”、“散板”等,曲牌体唱腔则有“凹板”、“八板”、“锁板”等,大部分都是专曲专用,以四句体系段为基础,最后与“流水”板相连接。演唱起来简朴动人,自然亲切,激切高昂之中不失悠扬婉转,具有节奏分明、腔吻流动的特点,既可叙事,又可抒情,深受流传地观众的喜爱。
  上党落子形成初期演的是“三小戏”和“家生戏”,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行当。后来经过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角色行当,且比其他剧种多一个二套须生,有“七紧、八惯、九消停”之说。随着演出剧目的变化,各行当有了明确的分工,一人兼演两个行当的现象不复出现。
  上党落子与民俗文化上党宫调、上党皮簧及上党傩戏、上党队戏流行于同一地区,底蕴深厚,具有民俗、宗教、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潞城市

保护单位:
潞城市红旗落子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