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唱曲

  • 项目编号: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唱曲,又称"坐唱",家族内组成的,有7-9人为班的,生、旦等行当齐全,锣、鼓等乐器伴奏,不搭台、不着装、不画眉,自打自唱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起初出自昆曲的徽调坐唱。石台唱曲自明代中叶,起源于石台县珂田乡的幸福村、台山村,后盛行于全县境内的每个村落乃至流传东至、祁门等地,当时有名气的有珂田卢家班、大演唐家班、占大李家班等。明剧作家王骥德《曲律》中所载"两头蛮"即为石台唱曲。 石台唱曲有大戏和小戏之分,遇什么活动,唱什么曲目,有《四喜》、《暖房》、《长春》、《张仙送子》等百余个;曲调有徽调、涓调、江西调和石牌调,并吸收傩的高腔、道士腔和民歌、山歌等声腔,如"二黄"、"西皮"等;器乐曲牌有[喜孜孜]、[小开门]、[大开门]等;表演分吹、拉、弹、唱等形式,并加以打击乐伴奏。 石台唱曲多用于祭祀、祝寿、婚庆、贺屋、乔迁等地方民俗活动,表演时间不定,以宗族、家庭结成戏班,代代相传,传男不传女,几百年来在这里盛演不衰。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汇聚了戏曲、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正是这种单传的、古老的表演形式已接近濒危状态,亟需保护、抢救和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池州市石台县

保护单位:
池州市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