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青蛙狮)

青蛙狮,俗称“蟾蜍狮”,又名“神狮子”,据记载约有500多年历史,是广东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拟兽舞蹈,是我国南方狮子舞的一种。现主要流传于韶关市乐昌市三溪、秀水、坪石、黄圃等镇的村寨,主要以三溪镇为代表。

青蛙狮的造型,集文狮之秀丽,武狮之威武雄壮,精工巧制,别具一格。头部造型特征为头大,口阔、金眼、绿眉、白齿、红唇、黑角、花脸、黄额,鼻额间分左右,插饰二支雉鸡毛。先用竹篾、藤条、木板、铁丝、土纸、麻布等,扎制好青蛙狮头骨架,上糊土纸与裱布,再绘彩点睛和在相应部位安装小镜片及红绒球。狮被用五彩锦布缝制,接于狮头颈部。笑面佛、灵猴面具用竹篾扎架.上糊纸裱布制成胎膜.再绘彩点睛而成。其中,笑面佛有男装、女装之分。

青蛙狮多在春节、元宵节和民俗喜庆活动中演出,象征着村坊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生意兴盛、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由民间艺人6-9人表演,其中三人敲锣、击鼓、打钹伴奏,青蛙狮由一人舞动,另两人分别扮演笑面佛和灵猴。表演时,笑面佛和灵猴两人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围绕狮子的前后左右,用幽默、风趣的形态做出各种逗、引、惊、惧的舞姿动作,配合青蛙狮瘙痒、舔毛、抖毛、打滚、跳跃、跌扑、腾翻、直立等动作表演。青蛙狮的主要步伐有“碎步”、“踮步”、“弓步”、“搓步”、“跪步”、“腾步”、“退步”、“圆场”等,基本套路有十项,分别是开锣板、开场、戏狮、弄青、埋青、寻青、吃青、抢青、驯狮和量狮。其表演艺术特点以小、笑、活而见长,舞蹈动作的幅度较醒狮小。在整个表演中贯穿着各种幽默风趣与逗乐的情韵,从而更突出了青蛙狮妙趣横生、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其在举、舞、扑、爬、翻、滚、腾、跳中.均具有轻巧灵活与神形兼备的特征。

长期以来,青蛙狮植根于当地,是当地人们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对乐昌的文化艺术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由于经济欠发达等众多原因,目前青蛙狮的传承面临种种危机,特别是后继乏人,现存艺人已年近七十,急待加以抢救和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韶关市乐昌市

保护单位:
韶关市乐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