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苗族蜡染

  • 项目编号:
    Ⅷ—18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蜡染,古称之腊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据史载,早在秦汉时代,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继后,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使他们以其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蜡染制品,培育了这支古朴娇丽的民族艺术之花。《珙县志·光绪版》记载:罗渡苗民取蜡熔而绘于布,染后煮布洗蜡,成蜡染裙。
珙县苗族蜡染在四川苗族蜡染中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是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图案或重于写实,或写于意,点线结合,疏密相间。既夸张又富有人情味。色彩以蓝白为主,偶有红、绿搭配,有的还点缀少量彩绣,清新如淡云蓝空的互托,明快如高山流水的旋律,古朴中包含粗犷,简略中蕴藏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珙县地区的苗族同胞常将蜡染成品做衣饰、百褶裙、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等,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间手工艺品。
1994年11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苗族蜡染》一书,收集了280多幅蜡染作品,其中130多幅就出自珙县罗渡苗族乡。2006年,罗渡苗族乡以苗族蜡染为主题,成功创建了“四川省民间艺术之乡”,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宜宾市珙县文化馆

保护单位:
宜宾市珙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