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珊田架花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3-Ⅷ-9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架花,即焰火礼花,流传于遂川县于田镇珊田村。其制作流程复杂,工序严格,配比精确,花色艳丽,变幻奇绝,具艺术观赏性和民俗文化内涵。

珊田架花为燃放式的焰火礼花。一般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晚燃放。节前三天,必须先舞“火龙灯”,以祈保太平,预兆丰年。同时架花的制作者和燃放者须斋戒三天,洁身自净。正月十五日沐浴更衣,枫籽烘熏后,举行燃放仪式,焚香、燃炮、奏乐、祭拜,安定“先师”神位后,方可燃放“架花”。

所谓“架”就是燃放前先在坪场中树木杆一根,名为“定天柱”,然后依次在木杆上横扎七或九层木架。每层置有各种扎花、神形、兽像和彩灯。第一层为“金线吊葫芦”,第二层安装各式彩灯,第三层叫“观音送子”,第四层称“鼠偷葡萄”,第五层重置彩灯,第六层叫“天官赐福”,第七层是“竹筒花”,第八层为“两头灯中间花”,第九层是“冲天珠”,架顶上再安装一把大竹弓。

架花燃放分快引和慢引,慢引需要近两小时,快引只需45分钟左右。燃点用绳子牵引距架花10米以外,绳子上环扣飞鼠,飞鼠点燃后,尾部射出的火焰产生推力,沿绳疾速射向架花第一层装置,同时又将预先安装在架花上的另一只飞鼠自动点燃,并迅速返回原地,造成一只飞鼠一去一回的幻觉。当一层装置点燃后,其余各层依次自动点燃。点燃后架花花苞绽妍,华光四射,只见空中“蝴蝶”追花展翅,“孔雀”朝阳开屏,“凤凰”引颈梳羽,其形栩栩如生,妙俏奇绝。尔后“八仙”亮相,憨态可掬;“飞鼠”窜跳,妙趣横生;“筒花”怒放,彩焰纷呈;最后引发出“冲天珠”,只见架花顶端火柱冲天而起,并速向四周射出色彩斑斓的奇花异卉,犹如天女散花,蔚为壮观。火柱未熄,又点燃了架顶上的那把大弓,12支奇火倏然从弓上射出,在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眩目耀眼的彩花,美轮美奂,赏心悦目。

历史渊源

《遂川县志》“民间艺术”篇载:“架花是民间欢度元宵佳节的焰火礼花。为于田镇珊田村特有的民间艺术,农历正月十五日晚在坪上燃放”。“架花”传至遂川县于田镇珊田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由珊田村袁氏家族中的“亨云堂”和“镐庆堂”两房族人中代代相传。

据“亨云堂”78岁的老艺人袁作法说:架花技术是其太祖袁朝震从泰和沿溪学来的,以后便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直至今天。“亨云堂”至今仍保留着两份祖传下来的《花本分两》,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大清中元辛丑(1781)正月以起家传起火花本分两开列于后……”。“中元丙午年(1786)沿溪传来花本七个……”。

珊田村人将“架花”视为家族的骄傲。元宵玩灯观赏架花一来可庆贺佳节、自娱自乐,二来为愉悦神灵祖先,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子孙兴旺,万事如意。同时还可通过燃放架花显示宗族人多势大,有突出的经济实力等。因此,珊田村袁氏族人将元宵玩灯观赏架花的习俗沿续了下来。而且,他们制作的架花不但供本村、本族元宵时燃放,还有附近一些富裕大户会不惜重金购买,从而间接地促进了珊田村人架花制作技艺的传承。

建国以后一段时期,由于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历行节约,不甚提倡架花类的活动。加上当地群众经济能力限制,越来越少有人具备购买架花的能力,致使该技艺的传承和架花制作等,陷于低迷。到后来,因架花所表现的内容几乎都是才子佳人、帝王神仙,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经常成为批评对象,文化大革命期间终于遭到了彻底批判和严厉禁止,从此销声匿迹中断失传了数十年之久。

改革开放以后,珊田村几位老艺人在政府部门和村委等支持鼓励下,重操旧业,收徒授艺,尝试恢复传统的架花制作技艺,并获得成功,珊田村也恢复了元宵玩灯赏架花这一传统习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由于群众经济实力限制,仅珊田村每年元宵燃放一个架花。到了本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一些个体私企的掘起,珊田架花重新出现了少量的买家,其制作技艺的传承似乎也出现了一丝转机。


主要内容

相关制品

珊田架花

相关作品

《珊田架花》:关于珊田架花制作技艺和元宵玩灯赏架花的电视专题片,于江西电视台《稻花香里》栏目播出。

3、工艺流程与制作过程:

⑴、配料:主要为制作架花所需火药原料,按配方折算出所需用量等购置备用。

⑵、碾硝:将初步加工后的硝放进铁槽碾碎成细粉。

⑶、打砂子:将生铁的犁头打碎,过筛按比例掺入火药中。

⑷、制手花:将生铁的犁头打碎,过筛按比例放置在手花烟花火药中。

⑸、制奇火:将各种制硝原料按比例配置制成燃放的奇火。

⑹、制灯:以竹篾制成灯笼,用彩纸剪成五颜六色的条形,裱糊在灯笼外表面,内置自制的蜡烛。

⑺、制“飞鼠”:用纸筒、竹篾、泥土、火药等制成。具体步骤:“每年正月取子日或午日,打成做之……用起火纸筒两个,以低筒一个,入硝次第打之,基筒内之硝,略打有一半为止,一些放土于筒,打紧在内,靠土切断,头上直钻一孔,将此两个半本,以硝之向对土之向,用糊斗紧,取篾仔三根挟住,用绳捆紧,取小竹尾子,做弓子两个,将弓子用绳扎紧两头,已成走火,将走火背上所钻之横眼中度回转,要用小引插入于内,以为回火,用纸封固,再加纸盖之封固”。

⑻、各层“八仙”或“龙凤故事”等制作工艺:

①各层主题故事之文字或图案设计及骨架扭制:

各层主题故事内容均以文字或图案表达,类似于简笔画、线条画,其线条均以铁丝弯曲扭结制作而成,称其为“铁线画”较为合适。

第一层“金线吊葫芦”:高4厘米、宽3厘米。又名“神猴偷桃”,为一幅图画,寓意延延益寿;

第二层“彩灯”:高69厘米、宽69厘米。安放数盏彩灯(即:灯笼)。

第三层“观音送子”:高60厘米、宽40厘米、为“观音送子”图,寓意多子多福;

第四层“鼠偷葡萄”:折桃树枝,阴年8枝、阳年7枝、闰年9枝“鼠”通“岁”寓意岁岁平安定;

第五层“彩灯”:与第二层略同;

第六层“天官赐福”:高69厘米、宽69厘米、代表东南西北中,方方得利;

第七层“竹筒花”:尺寸不限、寓意竹子节节高;

第八层“两头灯中间花”:尺寸不限、寓意枝繁叶茂,花朵盛开,人丁兴旺;

第九层“冲天珠”:高36厘米、宽20厘米、寓意喜气洋洋;

②制作工艺:

竹炭、磺同研烂,用白笈蒸水搁,加酒更好。铁线扭字做骨,扭成字样,或扭八仙、公子,或扭龙凤等图案,随便不拘。所有故事俱系铁线做骨扭成。然后用盘或盒盛装些灰,灰上放一重纸,将所扭铁线之故事字放于纸上,以竹篾签蘸所搅之药料,涂上铁线照依画数,涂成样子随在灰上,不可移动,等待2至3小时,然后揭起,去灰不用,换过纸成之。明日去纸不用。以炭火烘干,翻转又烘,务要烘得干,又要用纯净硫磺碾碎入锅内熬溶,如成糊样,用鸡毛或鸭毛,蘸取锅内所熬之熟磺涂之,照依画数、故事、字二背俱以涂盖,此乃名为箍蜡,箍紧不脱,再用火引,依照画数扎紧,用纸封之。

⑼、大竹弓制作:用纸做成大竹弓,将各种硝按比例配置制成装入大竹弓中。

⑽、冲天珠及12支火箭制作:将各种硝按比例配置制成燃放在。

⑾、定天柱(长度、直径;各层框架木料规格、框架形状、尺寸大小、层高、结构方法等)

⑿、组装:先开层,后开花,一层一层连接,然后整体连接。最后的组装在架花燃放现场进行。当天,先在较大的坪场中央树“定天柱”木杆一根,然后依次在木杆上横扎七至九层木架。将烟花及扎花、神形、鸟兽、彩灯、架顶的大竹弓及其冲天珠和12支火箭、引燃装置小飞鼠等等安装在相应的框架层或顶端等部位,并以火焾(即引线)将各层连接好)。


珊田架花:张常开摄


珊田架花张常开摄


珊田架花朱路华摄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安市遂川县

保护单位:
吉安市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