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制糖技艺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遂溪地区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东汉杨孚《异物志》中“交趾产蔗制石蜜”的记载,晋朝葛洪《西京杂记》中也有“南粤出产蜜”之说,此处所指蜜即是“土糖”。明嘉靖《海康县志》、清康熙《遂溪县志》中都有遂溪植蔗制土糖的记载,清嘉庆《雷州府志》记载:糖名颇繁,不外乌、白两种。乌糖其行不远,白糖则货至苏州、天津等处。由此可见,遂溪制糖技艺的历史悠久且发展脉络清晰。如今,遂溪制糖技艺在当地各乡镇均有。

遂溪传统制糖技艺采用12世纪南宋王灼撰写的《糖霜谱》和17世纪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石辘榨蔗,锅灶熬糖,瓦器分蜜。”的方法。糖寮一般需要15人,其中榨汁5人,熬糖5人,烧火1人,切糖1人,杂工3人。遂溪传统制糖技艺流程包括削蔗去杂、榨汁、过滤分离、九锅连环熬糖、冷却切块和打包等6道程序,每天可重复7-9次。削蔗去杂,人工把收割回来的熟糖蔗削叶、去头尾、清洗晾干,甘蔗选择生长6个月以上为佳,其含糖份多,出糖量高。石辘榨糖,一人放甘蔗入石辘,一人赶牛牵动石辘。沉淀过滤,蔗汁沿辘流下底座沟槽,通过竹筒流入大瓦缸沉淀,静置30分钟即可。九锅连环熬糖,这个环节是遂溪传统制糖技艺重最重要最核心和关键的部分,煮糖用的铁锅一字排列为九口,靠近灶头的锅头较大,称“头锅”,灶尾的较小,其直径从1.2米至0.7米不等。九锅连环熬糖从头锅开始熬糖到尾锅熬好糖,约需要1个小时。将约500斤蔗汁倒入头锅煮约20分钟,煮至原来约300斤左右时,将蔗汁用长柄铁勺舀转至第二口锅,加入少量石灰,煮沸10分钟左右,蔗汁约剩250斤左右时,再将蔗汁乘入第三口锅,第六口锅前,均按此方法依次操作。蔗汁到第六口锅时变为较浓的糖浆,剩下约200斤左右。从第六口锅开始到第九口锅,每口锅约需煮熬3—5分钟,适当加一点(约10毫升)生的花生油,到第九口锅剩下160斤左右即可出锅。冷却后,磨粉或切块,制成红沙糖和砖糖。打包沿用传统方法,赤砂糖一般用蒲草席包装,分为大、小包;片糖用干蔗叶包装在大竹箩里,每箩为50块。

遂溪传统制糖技艺对研究雷州半岛、广东和我国制糖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产和饮食保健等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对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和农业、手工业、古贸易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当地文化和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遂溪传统制糖技艺工序复杂,制糖费时费工、成品比例低、成本高,传统的片糖需求和市场逐渐丧失,正在慢慢淘汰和消失。传统制作技艺的老师傅年事已高,急需采取有力、可行的保护措施,使其能够保护和继续传承下去。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湛江市遂溪县

保护单位:
湛江市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