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艺术(咪苏唢呐)

 
“咪苏唢呐”源于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咪苏坝,流传于川滇黔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其历史悠久,两晋前就有出现,唐宋以后,广泛流行于民间,明朝叙永设永宁宣抚司时建立彝族统治中心,“咪苏唢呐”不仅盛行,还用于各种礼仪活动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礼仪工具。“咪苏唢呐”的音色高亢明亮,演奏形式一般为二人重奏,也可独奏。唢呐分为高音唢呐和低音唢呐,俗称一公一母,上手(称老师)吹高音,下手(称徒弟)吹低音。吹奏时采用循环呼吸换气,即一口气吹完一首曲牌。民间现存曲牌有100多首,外加24首耍耍调,如“过路调”“离娘调”“过河调”“爬坡调”“脱龙调”“出马腔”等,丰富异彩。“咪苏唢呐”的结构主要由哨哨、唢呐杆、唢呐盘三个部分组成,哨哨用大麦草精制而成;唢呐杆和唢呐盘则使用泡桐树木质材料制作。唢呐杆上钻八个孔,前七孔,后一孔为“虚音”,主要解决高音吹奏问题。若干年来“咪苏唢呐”为当地百姓的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礼仪活动增色添趣,它是彝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申报地区或单位:
泸州市叙永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保护单位:
泸州市叙永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