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网龙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网龙”是赤坎区调顺岛调顺村独有的世代相传的一种舞龙艺术,自明建文初起,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

调顺岛原属近海荒岛,初民原自江浙经福闽迁入,靠浅海捕捞与农耕杂种为业,但当地风、旱、潮灾不断,生态环境恶劣,村民们生活十分艰苦,为祈望来年海岛能风调雨顺,物阜年丰。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年例”中,村中就会舞网龙酬神喜庆,祈求神灵佑荫。

“网龙”的龙体是集村中各家各户捐送的废旧渔网、绳缆与竹木,草叶编织扎作而成,就地取材,简易方便,意喻“集百舟田野之网草,呈百家村民之祈愿”。其独特之处是在龙头上立起的一对粗大拱弯的竹扎“牛角”,用旧渔网拼接为龙身,稻草与椰叶编织尾鳍,犹如一条不伦不类的“牛鱼龙”合成物象,故称“网龙”。凡新扎好的网龙,须暂封存不能舞动,待选定良辰吉日,举行开光仪式,有族中长老为其点睛后才可舞动,意喻已吸纳神之灵气,威勇大增,成为可消邪逐灾、息波唤雨的吉祥圣物。

网龙舞动不受场地场地,既可在陆地宽阔的的广场,也可狭窄的田野、村巷中舞动。最特别的是可登船上筏,下水游滩,在浅海沙滩、舟船木筏和水中表演,享有“水陆蛟龙”之誉。陆上表演时,分别由两条公母大网龙和一对儿女小网龙共四条网龙参与表演,由龙珠引领,穿插相缠,旋跃翻腾,甚是精彩。传统套路有举龙三叩首,跳步三点头,双龙出海、四龙争珠、戏水逐波、脱衣磨鳞、卧地双摆、行走游龙等,相对比较简单。近年来,艺人在吸收现代各种龙舞的套路技艺后开创了不少现代套路,增加难度技巧,主要有首尾穿换、卧龙跳跃、缠头起伏、曲线行进、伏地快摆、顺逆腾跃、盘龙环旋、八字游动、螺旋转换及龙门造型、龙舟造型、组字造型等。水上表演分竹筏表演和水中表演两种,如在竹筏上表演,套路有仰舞左右摆龙、上下掀波舞龙、八字起伏游龙等,边划行竹筏边舞动网龙。而水中舞龙则要求水深齐腰,表演套路为戏浪争珠、穿越龙门、盘龙高塔、逐波游龙等。

调顺网龙造型奇特新颖,内涵丰富,其“牛角”象征农耕,网缆意喻渔业,凸显了岭南水乡渔农并举的生产、生活民俗特色,是研究龙舞文化与民俗信仰的珍贵资料。然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年青人生活观念改变,欣赏、参与传统网龙的热情日渐消失。村中“网龙”艺人大多年事已高,许多传统的网龙套路技艺特色濒临失传,需要尽快加以传承和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湛江市赤坎区

保护单位:
湛江市赤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