鲖城火叉、火鞭

  • 项目编号:
  •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鲖城火叉、火鞭源于中国武术器械的叉和鞭。 叉: 在远古时代,为捕鱼狩猎的生产工具,后演变为一种兵器。叉由叉尖和叉把两部分组成。叉尖为铜制,有三股叉,中股直而尖,两侧股由中股底端弧形向前,后粗前尖。通体为圆形或扁平形。叉把木制或铁质,粗可盈把。叉的主要击法有转、滚、捣、搓、刺、截、撩、横、飞、拍等。 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硬鞭有两种,一是竹节钢鞭,形如竹节;另一种是13节水磨钢鞭,长约1米,鞭尾有坚木或铁制柄,头尾皆可握 ,能两头使,但身法、手法、步法,皆由拳棍上来。重视以拳棍技术为基础,来提高高鞭的实战能力。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摔、刺、撩、挡、掉、点、截、盘、等。 火叉、火鞭是在叉和鞭的基础上,古代人们发明的一种火攻兵器,神话中指羲和驭日之鞭。 唐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又云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极睡所遗。”明茅元仪 《武备志•攻具•火叉图》:“火叉,以铁为两歧。凡攻城将透,积薪草、松明、麻籸于地道中,加以膏油,纵火焚城,续之令不灭,则施四物以备用。由于火在古老的文化里,象征着神圣、庄严与敬畏,更是庆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火光所划出来的美丽线条,以圆串连,延展出各种动作来构成多变的图形,每个动作都具有其特殊涵义,可表达万物的生生不息,亦或阴阳调合的太极意境”。火叉、火鞭后来逐渐运用到祭祀活动中。

申报地区或单位:
阜阳市临泉县

保护单位:
阜阳市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