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 项目编号:
    Ⅲ-26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铜鼓舞是我国壮族、彝族、瑶族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它来源于文山壮、彝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活动。铜鼓舞表演时,鼓手有节奏地击鼓,通过鼓点节奏的变化引起舞蹈队形和动作的变化。铜鼓舞中的集体舞有多种队形,男女青年可以围成圆圈,也可以排列成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者情绪随舞蹈而起伏,舞法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舞蹈场面欢快动人,显示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瑶族铜鼓舞是瑶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各地“木柄瑶”、“长发瑶”中的铜鼓舞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深受当地瑶族群众喜爱。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各瑶寨都会跳起铜鼓舞,以纪念先人、欢庆节日、祈求健康长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二,全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由寨老主持进行一年一度的“起宝”仪式。众人将分为一公一母的两个铜鼓挖出来,摆设香案,放上供品致祭。祭罢铜鼓,寨中青年在寨老指挥下将铜鼓和木鼓吊挂起来。主祭人先打一轮鼓,而后其他人轮流击打。开始时鼓声轻柔和缓,随后便逐渐加快,趋向高亢激昂,最后如疾风骤雨般连续震响。两位击打牛皮鼓者为铜鼓舞的领舞者,他们时而正面打,时而转身打,鼓槌不断在脑后、腰后、胯下出现,击打到鼓面上,形成鲜明的节奏,两人边打边舞,动作协调,天衣无缝。场上的男女老少随之纷纷加入舞蹈行列,先跳圆圈舞,再跳迎春舞、扁担舞,动作热烈奔放,场面异常壮观。铜鼓舞没有人数限制,全寨居民都可参与。每年跳完铜鼓舞后,铜鼓又被埋入地下,埋藏地点秘不外宣。
  田林瑶族铜鼓舞在田林瑶族文化的认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民族学、艺术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

保护单位:
田林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