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摆手歌

  湖南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土家族摆手歌

  保护单位: 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管部门: 龙山县文化局

  古丈县文化局

   “摆手歌”是与土家摆手舞同步进行演唱的一种民族传统古歌,它随着土家摆手舞的产生而产生,又因摆手舞而得名,它以史诗般的结构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唱述民族历史,歌唱生存和劳作,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渔猎采集、刀耕火种、桑蚕绩织、古代征战、神话传说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摆手歌,土家人俗称“舍巴歌”,从清代文人的《竹枝词》中就可以看到其历史的盛况。如清同治年间贡生彭施铎的“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同治年间秀才彭勇功的“土王祠里人如海,婉转缠绵摆手歌”;清咸丰永顺知县陈秉钧的“而今野庙年年赛,里巷犹传摆手歌”;清光绪年间向晓甫的“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清末秀才向乃祺的“踏歌摆手春赛神,祠宇荒凉对叠嶂”等等。由此可见,它是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边歌边舞,歌舞同步的一种古歌。

  土家摆手舞有大摆手、小摆手之分,“摆手歌”亦随之分为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两种。大摆手歌主要分布在龙山县的农车、马蹄寨、洗车河、里耶长潭等地。由于摆手歌是由历代土家人的口头文学积累而成,各地演唱的内容亦有大同小异之处。如龙山县农车乡的大摆手歌就按照当地摆手舞的仪程,分为祭祀歌和伴舞歌两大部分。祭祀歌有《长马辞》、《短马词》、《惹撮辞》、《嘎麦请》、《嘎麦嗡》等,主要用于“排甲祭祖”、“闯驾进堂”、“祭八部”、“扫堂纳福”等祭祀场面。伴舞歌则随舞而歌,“农事舞”则唱时令、季节和农事;“军前舞”则唱古代征战及民族英雄人物故事如“匠帅拨普”等;“狩猎舞”则唱猎事、猎神等等。流传在洗车河三月堂的土家大摆手歌表现出这里水上迎神的特色。而流传在龙山靛房镇百型村的小摆手歌更具品位,它采用纯土家语传承,把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土家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的虔诚心理以及土家人的清贫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摆手歌”历史悠久,篇幅浩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既有叙事长诗,也有零散的短歌,其长篇古歌在艺术上比较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是一部弥足珍贵的民族史诗,其想象丰富、情景逼真、语言朴实、比喻生动,堪称我国民间文化中的瑰宝。对研究土家族语言及其历史流变、民间信仰、道德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土家族摆手歌 农事生活歌――挑担(田志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