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麒麟狮象灯

  • 项目编号:
    3-Ⅲ-32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麒麟狮象灯是流传于万安县涧田乡涧田村、蕴含着浓郁祭祀色彩的民间灯彩。

麒麟狮象灯由麒麟、红狮、黄狮(或绿狮)、白象4件组成,制作精巧,形象逼真,造型优美,4人各持一件,在吹打乐伴奏下舞蹈。表演的基本花节有小碎步、矮桩步、摇头花、八字花、滚地花、裹脑花、交手花、狗牯跳、扫地花、矮桩八字花等,花节完整,灵活多变。表演时常用队形有十字、汇合、篱笆花、单缠柱、双缠柱、双龙进水、双龙出水、八字形等。

麒麟狮象灯的传统表演内容分赞词、四门大开、朝坛、缠柱四大部分。“赞词”时麒麟、红狮、黄狮、白象一字排开面朝厅堂上方,舞者分别执灯按顺序一边作揖恭贺,一边大声朗诵赞词。“四门大开”意为给大家带来四方财宝。“朝坛”意为天地相通,请神祈福。“缠柱”意为把幸福紧紧缠住。分为单缠柱和双缠柱。所有仪式结束,麒麟将玉书、狮子将绣球、白象将观音老母的净水瓶一一赐给人间,寓意听了玉书的劝导就能从善,接到了绣球就能找到好姻缘,用了净水瓶的水就会逢凶化吉。此时村民们便争先恐后地将麒麟、狮子的胡须撕下一些,挂在自家门楣上,意思是留下了“狮威”,就能消灾免难。

麒麟狮象灯的伴奏音乐为吹打乐,曲牌有《引子》《十杯酒》《瓜子仁》《采茶歌》《打骨牌》《长流水》《扳头》《火炮》《转板锣》《慢板锣》《起腔锣》《收尾》等。

历史渊源

万安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文人墨客如:苏轼、辛弃疾、文天祥、解晋等,都曾在此留下过千古文章。万安县素有“灯彩之乡”美称,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灯彩有十余种,麒麟狮象灯就是其中之一,为万安县涧田乡唐代先民所编创,至今已逾千年。

万安县的麒麟文化据传是自唐朝时就在民间传承,形成万安当地的一大文化景观。麒麟狮象灯当为这一独特文化景观的具体反映。

万安县元宵观灯习俗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据清同治十二年新修的《万安县志》“方舆志·风俗篇”中记载:“元霄……夜间群执歌本曼声唱之……十五夜……扮灯者或擎……或跨……。”

关于麒麟狮象灯的起源,上世纪80年代挖掘整理编辑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麒麟狮象灯”一篇有较详实的记载。其曰:“老艺人赖渭庄(1892年生,万安县涧田乡人)介绍:相传唐朝时,有一年万安上乡河东一带天降灾难,久旱无雨,民不聊生。为了求得风调雨顺,山民们根据万安自古有‘麒麟坐屋顶——压邪;狮子守大门——繁荣;大象进家门——富贵’的说法,在屋顶中央放一只麒麟,曰‘麒麟为王’;在祠堂门两侧安放狮子,曰‘狮为卫’;在屋顶两角安上两只象,曰‘象为伍’,并制作麒麟、狮子、大象等象形灯具跳祭祀舞,祈求神灵保佑。恰巧,第二年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此后,山民们就将这一传统沿袭至今。”

起初,制作和表演“麒麟狮象灯”纯粹出于祭祀、祈福等目的,但因其美观华丽,表演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渐渐成为一种集祭祀崇拜和文化娱乐于一身的民间灯彩舞蹈,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据考证,万安麒麟狮象灯于宋、元、明、清四朝极为盛行,但到了清末及民国年间开始出现衰落迹象。建国以后,万安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民间艺术,多次组织专家开展调研和资料挖掘、整理等,还多次组织麒麟狮象灯参加县内外一些重大演出。但进入大跃进、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后,麒麟狮象灯陷于濒危失传状况,沉寂了数十年之久。直到1984年开展民舞普查,才在政府文化部门和少量幸存老艺人的不懈努力下,从濒危的边缘抢救了过来。

表演内容

麒麟狮象灯的基本舞步为小碎步、矮桩步。

舞蹈动作主要有“摇头花”“八字花”“滚动花”“裹脑花”“交手花”“狗牯跳”“扫地花”“矮桩八字花”等。

常用队形主要有“十字”“汇合”“篱笆花”“单缠柱”“双缠柱”“双龙进水”“双龙出水”“八字形”等。

麒麟狮象灯的表演,分“赞词”“四门大开”“朝坛”“缠柱”等四大部分。表演过程大致如下:

1、“赞词”:麒麟、红狮、黄狮、白象一字排开面朝厅堂上方,艺人分别执灯按顺序一边作揖恭贺,一边大声朗诵赞词。诵词或赞词是根据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临时现编的,赞词期间,各种音乐暂停。

2、“四门大开”:意为给大家带来四方财宝。此时音乐骤起,艺人随着音乐跳“十字”、“汇合”等队列舞。舞蹈动作从“交手花”开始,接着穿插变换其他动作。尔后变换一个位置继续跳“十字”、“汇合”队形舞,东南西北四个位置共四节,最后穿“篱笆花”走圆场,进入下部分的“朝坛”。

3、“朝坛”:意为天地相通,请神祈福。表演地点为祠堂的天坛(或天井),按照麒麟上,白象下,红狮左,黄狮右的位置,首先红狮跳入天坛,至右处逗邀黄狮入天坛共舞为一节,随后按黄狮邀红狮共舞——红狮邀麒麟,黄狮邀白象分组共舞——麒麟狮象四畜齐舞的顺序进行,共四节。然后走圆场,进入下部分。据传麒麟和白象较懒惰,喜静,故狮子先跳。最后是“缠柱”。

4、“缠柱”:表示跳了这种舞蹈就能把幸福紧紧缠住。舞蹈地点在祠堂的上厅,四畜围着四根房柱舞动。先围着对角的两根房柱分别缠绕着舞动,曰:“单缠柱”,后围着四根房柱按顺序分别缠绕着舞玩,曰:“双缠柱”。最后麒麟将“玉书”、狮子将“绣球”、白象将观音老母的“净水瓶”赐给人间,寓意听了“玉书”的劝导就能从善,接到了“绣球”就能找到好姻缘,用了“净水瓶”的水就会逢凶化吉。此时村民们便争先恐后地将麒麟、狮子的胡须撕下一些,挂在自家门楣上,意思是留下了“狮威”,就能消灾免难。礼毕按进场顺序奏乐、鸣爆竹出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安市万安县

保护单位:
吉安市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