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子(纸雕)

  • 项目编号:
    4―7―7
  • 类别:
    民间美术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固安相子”始创河北省固安县,约形成于1795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因其作品栩栩如生与实物真实相像,固取名为“相子”。 “固安相子”是以纸为原料、运用雕塑手法进行立体圆雕造型的一种奇特工艺,其作品能达到木雕、泥塑的艺术效果。始创初期应用于庙宇造像、古建模型和其它纸制工艺。在民间影响很大,它的形成填补了传统技艺中以纸为原料做立体圆雕的空白。据民国31年《固安县志》载:彩饰品,相子,产于林城,是一项专门技术……

“固安相子”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工艺不断完善,把纸的可塑性已开发到了无局限性。作品做工精细,制作手法独特,运用七种工艺类型、三十多道制作程序才得以完成,是取泥塑、脱纱、木雕工艺之精华。人物、动物、古建模型、民间花会用品、戏曲道具帽饰、立体人物纸偶、立体纸雕画、祭祀品等造型都可得以体现。二百多年来,固安相子除家族传承外,每代人都有众多徒弟,早期在北京、天津、保定、内蒙等地都有“固安相子”的传人。1845年,邢容在北京开设了以庙宇造像、古建模型、民间花会用品、纸制工艺品为主的“恒聚斋”店面,承揽北京和当地的泥雕、纸雕绝活,他们制作的型模和相子至今尚有保留。文革期间“固安相子”被打成“四旧”,数代人遗留下来的大量作品、寺庙造像图谱、工具等被销毁。现只保留下20余件寺庙头像模具和脸谱模具,最早的模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第五代传人邢坤十二岁时随父学艺,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和扎实的美术、雕塑功底。把这门传统民间技艺原汁原味的挖掘、继承了下来,并逐步走向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化道路。

“固安相子”艺术作品浓缩了多种民族元素,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其制作过程繁杂,制作者须备深厚的雕塑、彩绘基础,造成作品总量偏少,投资大且收益微薄,致使传承严重受阻,已处于濒危状态。

申报地区或单位:
廊坊固安县

保护单位:
廊坊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