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江石雕

  • 项目编号:
    4-Ⅶ-9
  • 类别:
    传统美术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在江西的东北部自东向西滚滚而流的古老信江,哺育了一代一代的两岸人民,同时带来了各种丰富的矿产,鹰潭信汇黄蜡石即为其中之一。鹰潭信江黄蜡石,当地又称:黄玉,产自信江流域。据贵溪县志记载,宋朝当地就有人从江底捞起这种黄色玉石雕琢成器,献与朝廷。信江黄蜡石从地质上分,有冻蜡、胶腊、晶蜡;从色彩上分有黄、白、红、紫、绿、青之色,以黄、白为主。品质高的黄蜡石(冻蜡)因质色近似田黄,则封以“石后”。盛产于鹰潭月湖信江流域的优质玉石级黄蜡石以其密度高、油脂性高、光泽温润、色彩艳丽、造型奇特的特征被世人瞩目。优质的黄蜡石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一大批石雕艺人,他们根据信江黄蜡石的特点,因材施艺,对传统的石雕工艺进行了继承、补充、发展与创新,吸收了木雕、玉雕等技术之长,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信江黄蜡石雕刻枝艺,所创作的黄蜡石石雕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参加工艺品展览,并连连获奖。

信江黄蜡石雕刻枝艺较为复杂,共有十道工序,大部分由人工完成。信江黄蜡石雕刻具有几大特征:因材施艺,所创制的作品均不易复制;工艺日臻成熟,自成独特体系;艺术内涵丰富,作品涉及自然和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原料独特,其主产于鹰潭信江流域;观赏性与珍藏性统为一体,为馈赠友人的上等珍藏佳品。

近年来,鹰潭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信江石雕工作,做了许多抢救、继承和弘扬工作,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历史渊源

起源于宋朝,兴盛于康乾盛世,衰于清末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社会动荡,经济困难期 。

月湖区最早的雕刻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商代,当时月湖区角山村人就在陶器上刻画图案。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定居,角山陶瓷雕刻与汉唐北方移民所带来的雕刻技艺相结合并生根发芽,木雕和石雕技法、体裁不断创新、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浮雕(高浮雕、浅浮雕、薄浮雕)、圆雕(镂雕、链雕、钮雕)、透雕、多层叠雕、篆刻、阴刻与线刻、微雕八种雕刻技法。

传统题材寓意及用途

信江石雕多以人物、动物、山水、松竹、香炉、佛像、亭台等为题材,信江石雕题材寓意丰富,用途广泛,大致可分三方面:之一用来辟邪纳福,大多具有浓厚的迷性色彩,如一些宗教雕刻;之二是吉祥图案;之三是观赏、陈设性雕刻等。






申报地区或单位:
鹰潭市月湖区

保护单位:
鹰潭市月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