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舞

德庆雄鸡舞主要分布在德庆县武垄镇播荫村及周边地区。相传起源于明初播荫村的祖宗因原居住地人畜不旺,遂迁至现址,并从发现一只雄鸡得到启迪,便用竹篾、彩布扎成雄鸡模样,擂起鼓乐在村边环舞一圈,自此村中逐渐兴旺起来,雄鸡也被祖祖辈辈奉为吉祥之物,形成了每逢春节或喜庆日子都舞雄鸡的习俗。

德庆雄鸡舞为道具舞蹈。以竹篾、彩布等为主要材料,制作成长约1米,高约0.6米,宽约0.7米的大雄鸡道具,鸡头、鸡翼皆能活动。舞者上半身进入鸡肚操作,下半身彩饰鸡腿。表演时用八音锣鼓伴奏,舞者模拟鸡的形态习性,身手敏捷地把雄鸡啼鸣、觅食、亮翅、理身、护雏、欢跃等神态动作,表演得生动逼真,富有情趣,展现出一种勃勃雄姿,成为民间祈福迎祥的精神寄托,深受群众欢迎。

      德庆雄鸡舞已流行于县内各地,传承中后来还由单鸡独舞发展到六只雄鸡的群舞,以至由少儿表演的十二只小雄鸡的大型群舞。起源地武垄镇也于1999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雄鸡舞)之乡”。但由于种种原因,雄鸡舞的传统音乐和一些特色技艺已失传或濒临失传,有待加紧挖掘、整理和抢救。

申报地区或单位:
肇庆市德庆县

保护单位:
肇庆市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