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扎染

      瑶族扎染是清远市连南瑶族传统的染整技艺,伴随瑶族人流传于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族地区中的油岭、南岗、山溪、三排、牛头岭、连水、东芒等村寨,是连南瑶族妇女服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卷六《服用门》中记载:“瑶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溶蜡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变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故夫染斑之法,莫瑶人若也。”

      瑶族扎染工艺中的扎法独特,是以白色棉线在白棉布上按照花纹式样针绣,其绣法有压挑法,即“按压14根线——挑起2根线——14根线——背压26根线”,然后从背面把线拉紧、扎实成条状,或者按照花纹宽度,把布压成“M”形,然后从“M”脚跟往上2条线处右边入针,针到左边等高位置穿出,再把线拉回右边入针,拉紧扎实。连南当地三排儿童背带披风的扎法多用压挑法。瑶族扎染的染色工序采用煮染法,即将采来新鲜的大茶叶树、“靛果树”等染料放入大铁锅中煮沸,然后放入扎好的布样,一边煮沸一边搅拌,反复多次,直到将布料染成靛蓝色,取出晾晒干,再把扎实的线抽出来,将布拉压平整即成。

      瑶族扎染的成品为白花蓝黑底式样,一般用于姑娘的头布、妇女的头布、头套外饰和小孩背带披风。连南当地排瑶中常见的扎染有三个系列品种,即油岭妇女头布系列、南岗妇女头布系列和三排小孩背带披风。油岭头巾式样花纹为鱼尾式样,中间空出粗线状条纹;南岗头巾的式样花纹为实心白色式样,中间空出线状条纹;三排小孩背带披风白花蓝黑底花纹为实心白色式样。

      连南瑶族的扎染工艺用针绣、压挑、线扎方式,不用画图打稿,自然扎出图案;其染色采用天然颜料调色,通过线扎图案方式让颜色深浅不一,染色后解开扎线,自然成形。瑶族扎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是瑶族妇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习俗重要组成部分,是八排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裁体,对研究瑶族族源、历史、生产生活、劳动方式、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宗教信仰等有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历史研究价值。瑶族扎染靠着先一辈的口授、手教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受着现代文化的冲击,排瑶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已逐渐弱化,濒临失传。

申报地区或单位: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