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琴书

  • 项目编号:
    Ⅴ-99
  • 类别:
    曲艺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翼城琴书又名“铰子书”,俗称“本地书”,是流行于山西南部翼城县及周边曲沃、襄汾、浮山、沁水、绛县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
  翼城琴书的形成时间无文献资料可考,由艺人师承推断,清末时期即很兴盛,形成历史至少在一百二十年以上。
  翼城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翼城方音。早期只是一人敲击铰子自行伴奏表演,也曾有艺人自行击打扬琴或弹奏月琴伴奏说唱。后来出现了多人演出的方式,并加入小洋琴、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民国初期,又增加了竹笛、板胡、二胡、小钹、八角鼓等乐器伴奏。再后来有了双人搭档和多人搭档的演出方式。其中,双人表演时,一人敲击八角鼓说唱,另一人弹月琴伴奏;多人表演时,一人持八角鼓或单扇钹主演,其他人分持不同乐器伴奏或参与“拆唱”。演出时,场地中间置一桌子,主演立于桌后,乐队分坐两旁。
  翼城琴书的唱腔属板牌混合体,包括“钹儿腔”和“鼓儿腔”两种唱腔曲调。“钹儿腔”因主演者在演出时手执单叶钹而得名,属板腔体,板式有慢板、二八板、花二八、紧二八、飞板等;“鼓儿腔”因主演者演出时手执八角鼓敲击伴奏而得名,属单曲体。“钹儿腔”和“鼓儿腔”可以两种腔共用于一个唱段之内。“鼓儿腔”一般只用一次,通常插入“钹儿腔”中使用。唱词格式以七字句为主,上下句体,下句押韵。
  翼城琴书的传统节目甚多,已知共有大本书五十余部,小本书七十余部,经常摘演的“回书”二百余个,“书帽”三百多个,遗产十分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当今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令人堪忧,急需抢救和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翼城县

保护单位:
翼城县人民文化馆